|
六四引发连环悲剧罹难者遗腹子无处找
(博讯北京时间2019年5月04日 转载)
影片来源:June Fourth YouTube频道
「北京不是最安全的吗?人却死在那里」。子弹射穿六四罹难者的身躯、带走生命的那一刻,只是连环悲剧的第一张骨牌,还要活下去的家属日子最难,心里始终有块禁区。
今年是六四30周年,在六四25周年前夕,网站「六四纪念馆」放上天安门母亲成员对难属的寻访内容,从中可一览六四事件引发的连环悲剧,很多罹难者生前都是全家的希望所在,却因六四而变成最沉痛的回忆。
罹难者熊志明的老家在江西金溪县农村,熊志明的父亲熊辉、母亲张彩凤一辈子务农,无不期盼身为长子的熊志明有一天能为家族争光。此外,为了供熊志明念书,熊志明的姊姊很小就辍学外出工作。
六四发生时,熊志明正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年仅20岁。1989年6月3日屠杀当晚,他与同班女同学躲进胡同口,在上前救助遭枪杀的女同学时,子弹毫不留情地射过了他的太阳穴。
1989年6月8日端午节、熊志明死后第6天,熊辉夫妇接获北京师大发来的电报,这才知道熊志明已经命丧枪口。由于还得照顾一双年幼子女,熊辉只好请父亲前往北京代为处理熊志明后事。
熊辉夫妇表示,家人到了北京之后,才知道熊志明的遗体已被火化,只能带着骨灰、遗物回到金溪。熊辉夫妇拿出熊志明生前用的书包、皮夹,书包已经毛了边,凸显农家小孩节俭个性,钱包还装着学校的饭票。
熊辉夫妇说,自己没读什么书,很多事情也不大明白,孩子到北京只是去读书,命没有了,真是非常难过。希望国家给答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孩子究竟为了什么被无缘无故打死,并期待国家赔偿他们。
熊辉夫妇拿出熊志明(左)生前用的书包、皮夹,书包已经毛了边,凸显农家小孩节俭个性。
影片来源:June Fourth YouTube频道
另一名六四罹难者程仁兴是家中次子,他在天安门广场旗杆下中弹,虽然未婚妻当时已经怀孕,但随着程仁兴离世,未婚妻便与程家失去联络。从此,「二叔的女朋友」成了程家不敢触碰的话题。
程仁兴时遇难年龄25岁,武汉华中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87级双学位毕业生。1989年6月4日凌晨于天安门广场中弹,送北京人民医院未能及时抢救,流血过多死亡。
程仁兴来自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从小就很会念书,村子里的人当时都觉得程家出了个大学生很了不起,有一段时间程仁兴更是全县唯一在北京读书的人,每次他回家,村子里的人都会前往嘘寒问暖。
由于北京当局将六四视为「反革命运动」,程仁兴过世后,邻居对程家的态度由热络变得冷漠,被国家栽赃污名,程家人感到紧张,即使觉得有冤屈,也不敢随便和邻居说话或解释。
面对天安门母亲的到访,程仁兴的母亲金亚喜更多时候是边听着其他人的对话边啜泣,除了处在恐惧之中以外,她一辈子都住在大山里,不善表达,在受访时只说,「儿子被打死了,我很不甘心啊」。
程仁兴的大嫂夏细亚透露,程仁兴的导师看上他的才华,决定把孙女嫁给他,两人商量程仁兴毕业后就结婚,无奈年轻的生命在六四事件中无声地逝去。
程仁兴死时未婚妻已经怀孕,骨灰带回老家安葬时,未婚妻也在场,程仁兴的墓碑上刻着「妻京都交通大学仕甘氏朝晖」。只是,她之后再也没有来过,程家人至今仍不知道孩子有没有生下来。
这件事成了金亚喜心中的遗憾,一直希望有人能找到这名未婚妻,打听孩子的事情,若孩子在世的话,希望能够认祖归宗。然而,悲剧骨牌倒下已30年,人海茫茫、时间久远,又该何处寻。
程仁兴时遇难年龄25岁。1989年6月4日凌晨他于天安门广场中弹,送北京人民医院未能及时抢救,流血过多死亡。图取自六四纪念馆网页
香港六四纪念馆旧馆展示了「六四事件」死难者名字。(中央社档案照片)
中央社
(博讯 boxun.com) 480200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