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新华社记者写信状告江青为何能平安无事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9月30日 转载)
来源:老人报

核心提示:三天后,新华社党的核心小组在会议室听取从大寨回来的记者汇报。汇报完毕,全场鸦雀无声。当天晚上,穆青做出决定:以个人的名义向毛主席反映江青之举。
1975年,是中国极为艰难的一年。周总理病情日益严重。经毛主席提名,这一年1月,邓小平先后出任党的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全面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他以大无畏的革命魄力和决胜千里的领导才能,抓生产,抓整顿。这是“四人帮”一伙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为了篡党夺权,竭力疯狂地阻挠和抵制邓小平在各个领域所做的整顿工作。
江青到大寨胡作非为
9月15日,国务院在山西昔阳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毛主席要邓小平去主持。出人意料,江青先于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来到大寨。她骑着马,穿一身灰色制服,学着当地老百姓的样子,头上缠着一条白羊肚毛巾,在虎头山上挥锄刨地,装模作样,极尽丑态。会议开幕那一天,新华社前方记者报告,江青在开幕式上乱插话,干扰会议正常进行。而江青的文秘班子草拟的消息中却说“江青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不日,前方又传来一张江青、陈永贵两人头扎白毛巾、抡着镢头挖防空洞的照片,要求播发。
9月17日、18日两天,江青在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私自召集文艺界人士和一些记者约100多人吃饭。席间,她发表讲话:“毛主席发表评《水浒》的讲话,就是有所指的。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架空主席呢?我看是有的。”针对前不久毛主席对“四人帮”的批评,江青大耍政治流氓手段,尖声尖气地背诵起北宋年间爱国诗人张元干写的一首《贺新郎》。
穆青决定以个人名义反映
当天晚上,参加会议的记者再次从大寨打回电话,如实汇报了发生在大寨的情况。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一听,大为震惊。江青这不是在指桑骂槐、向周总理和邓小平发难吗?
第二天,穆青立即派国内部记者再去大寨了解情况,并让他们把江青在大寨的讲话录音稿火速送回。
三天后,新华社党的核心小组在会议室听取从大寨回来的记者汇报。汇报完毕,全场鸦雀无声。
当天晚上,穆青做出决定:以个人的名义向毛主席反映江青之举。
这个决定在当时无异于虎口拔牙。江青是毛泽东的夫人、政治局委员、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她不动手只动动嘴就能置人于死地。穆青深知这个决定的分量,他郑重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续磊。
“凭你一封信能起多大作用?说不定又捅了马蜂窝!”续磊难免担心。
穆青说:“江青肆无忌惮地出来干扰邓小平的工作,再这样下去国家还要大乱。作为党员,我们有权利向上反映情况,新华社也有责任反映情况,不反映就是失职!”
续磊终究是爱国将军的女儿,在最后的时刻,她表现了她的英豪之气:“写吧,你要是进了监狱,我给你送饭!”
这一晚,穆青彻夜未眠。
第二天他找到时任新华社社长朱穆之,把自己的决定向他汇报。朱穆之经过慎重考虑,同意穆青的意见,决定两人联名向毛主席反映。
通过什么渠道把材料送到毛主席手上呢?穆青想到了他多年的老上级、此时在邓小平直接领导下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作的吴冷西。在吴冷西车上,穆青拿出材料:“这是江青在大寨对一批新闻、文艺界人士的讲话,我觉得事情非常重要,必须马上报告中央,你看该怎么办才好?”
吴冷西说:“你先把材料交给我,然后你下车先走,在家里等我的电话。”
吴冷西已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他把材料仔细看了一遍,感觉问题果然重大,立即找到胡乔木。胡乔木看后,马上拉着他一同来到邓小平家里。邓小平看后认为这个材料非常重要,他说:“必须马上报告主席,但不能经过我,你们另想办法。要赶紧办。”
吴冷西随后找到穆青说:“你找一位新华社的外事记者,利用工作之便,在采访主席接见外宾之机,通过王海蓉、唐闻生直接把材料转到主席手里,这样中途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虽然不是正式渠道,但准能办成。王海蓉对江青早有看法。”
穆青心里有了底。回来后,他找到李琴,把写给毛主席的信和材料交到她手上。没有更多的语言,李琴在材料上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机会来了。那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外宾,李琴把信和材料交给了王海蓉。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然而,事情并没有以善良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1975年的冬天很快到了。中国的政治气候也如寒潮袭来。
11月,毛主席听信“四人帮”一伙的诬告,动摇了对邓小平的认识。小人得志。“四人帮”开始策划公开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
11月的一天,在北京机场接见外宾的候机室,王海蓉把信和材料退给前来采访的李琴:“现在形势变了,不好再送。”
朱穆之看风声吃紧,就在办公室把材料毁掉,但把信保存了下来。他想,向中央反映情况,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权利和责任,即使追查起来,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博讯 boxun.com) 41229471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