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55年美军战俘的在华生活(图)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7日 转载)
来源:人民网
志愿军的战俘营,全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设在朝鲜北部的碧潼。俘管处共收管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俘虏5000多人,主要是美国俘虏,有3000多人;次之为英国俘虏,将近1000人;另外还有土耳其、菲律宾、法国、哥伦比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俘虏。


畅谈
俘管处是1951年4月24日正式成立的,由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央公任主任。王央公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1938年赴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在部队长期从事敌军工作,曾任东北军区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部长,有丰富的敌军工作经验。他熟谙英语,但平时并不用英语同俘虏谈话。一次,王央公在战俘大会上破例地直接用英语发表讲话,他说:“同学们!请原谅,我不明白到底是上帝还是魔鬼促使你们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听着王央公的发言,战俘们极为惊讶,他们不仅对这位战俘营的最高领导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十分惊讶,而且对他幽默的语言,特别是对他称战俘为“同学”而感到新奇。王央公进一步说:“我之所以称呼你们为同学,是因为这里不是监狱,不是集中营,不是流放地,这里是学校。在这所特别的学校里,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来追求真理……”接着,王央公从鸦片战争讲到八国联军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从志愿军抗美援朝说到宽待俘虏的政策,阐述了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质和必胜的道理,战俘们听后不断鼓掌,频频点头。从此,战俘们为了表示对这位战俘营“最高行政长官”的尊重和敬佩之意,都称呼他为“王将军”。

打乒乓球
与此同时,俘管处大力加强医药卫生机构,增加医护人员,从而挽救了不少重伤重病俘虏的生命,一些轻伤病战俘也得到了及时治疗。各俘管团、队均竭力创造条件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让战俘们活跃生活,锻炼身体。除了俘管团的文艺工作队经常演出之外,俘虏们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各俘管团、大队、中队都建有俱乐部、电影院、图书阅览室,经常举办各种项目的体育比赛。战俘中有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也有信奉伊斯兰教、佛教的,他们可以自由地学习圣经、做祷告、礼拜等宗教活动。每逢圣诞节、开斋节等重大的宗教节日时,俘管团、队都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物资供应和便利条件。对此,战俘们极为感动。特别是志愿军俘管领导还千方百计地疏通渠道,让战俘们同其亲属通信联系,令战俘们倍感亲切,终生难忘。

吃饭
在战俘营,没有铁丝网,没有狼犬,没有碉堡,除了战俘营大门口有两个卫兵站岗值勤之外,没有荷枪实弹的大批军警到处巡查监视。这里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宗教信仰,均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名黑人俘虏感慨地说:“我有生以来,只有在志愿军战俘营里,才真正享受到平等。”美国俘虏弗兰特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营称为“世界第一等战俘营”。

体检
战俘营是在被美国飞机轰炸过的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建成以后,我方在停战谈判时将战俘营所在地点通知了美方,并且在营地设置了两块长12米、宽6米,漆成红色的木板,一块写有英文字母“POW”(战俘营),另一块用朝文写上“战俘营”,作为醒目的标志。但是,美国飞机仍多次前来轰炸、扫射、袭扰,造成俘虏伤亡。直到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机出现在朝鲜北部的天空时,美军飞机的猖狂行径才有所收敛,志愿军战俘营的安全和运输供应才有了保障。

打牌
从志愿军战俘营成立之日起,就不断有国际知名人士、外国新闻记者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人来访。他们先后参观了战俘营中俘虏的住处、食堂、俱乐部、阅览室、运动场、医院、卫生所等,广泛地同俘虏们进行交谈或座谈。世界和平运动理事会理事、著名的妇女领袖、英国的莫尼卡·费尔顿夫人于1952年9月间来到战俘营住了几天,深入参观访问,仔细了解战俘营的情况。她在同英、美等国俘虏座谈后,感慨地说:“简直是奇迹!这里真的不是战俘营,而是学校。”9月24日,费尔顿夫人离开碧潼时,对给她送行的英、美战俘们说:“我认为,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确实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你们做了所能做到的一切,就是证明。我要将在战俘营看到的一切,告诉英、美等国人民,让他们知道你们安全、快乐地生活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国际大学校里。”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美军战俘扎根中国 文革时多次要加入中国国籍 真实的场景:1979年中越双方交换战俘(图) 朝鲜战争美军战俘趣事:200只苍蝇换一支烟(图) 老照片:1954年台湾监狱女政治犯和解放军战俘(图) 志愿军一万多战俘自愿选择去台湾始末 罕见的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 (图) 日本二战虐囚揭秘 专门羞辱英美高个子战俘 因果报应:斯大林杀害两万波兰战俘,导致其子自杀 日军吃美国战俘心脏 老布什险成“盘中餐”(图) 刻骨痛心:志愿军归国战俘的惨烈遭遇/穆正新 志愿军战俘系列之一:红色滑铁卢(5)/穆正新 志愿军战俘系列之一:红色滑铁卢(4)/穆正新 红色滑铁卢──志愿军战俘系列 志愿军战俘为何愿意去台湾 史东:抗美援朝时期的解放军和美军战俘 二战美军战俘忆日军医残忍行为 17万中朝战俘曾遭到美军残虐 (图) 志愿军战俘是怎样争取回归祖国的(图) 金门之战战俘不同命运 (图) 六四战俘19万,重刑6万5(图) 重庆昔日日军战俘营遗址破损严重 如今已成猪圈 (图) 64总长迟浩田上将对抗64战俘刘晓波博士/草蝦(图) 谴责共产党国家暴力违宪谋杀战俘杨佳 老百姓网李铁:坚决要求把杨佳做为战俘和政治犯来审理! 碑刻历史:用鲜活战俘当医学解剖的人民大学/亚笛多星 饱醉豚:战俘杨佳 杨佳=抗暴战俘,周老虎政法委=费粮桶?/草虾(图) 韦石:看了一个德军战俘营的黑白电影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