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浩东芝加哥中领馆维权抗议日记 (2011年3月20日) 请看博讯热点:“麻雀行动”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3月21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发于母亲含冤悲惨去世第57天,房屋被非法强拆第1283天,中领馆抗议第14天。
今天是2011年3月20日,星期天,雷阵雨,雨量中等,傍晚转多云。早晨起来,发现天空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中午前后会有雷阵雨。正在犹豫不决是否要出工时,那雨伴着闪电,随着雷声,紧一阵,慢一阵地下将起来了。看来今天是去不成中领馆了,一时间竟然觉得有点不安和心亏,象有件事没做对一样。想到在加拿大渥太华国会山前上访抗议的孙武俊先生,更觉惭愧。他在国会山前上访抗议已达四个月二十天,风雪无阻,雷打不动,可敬可佩。
其实中领馆周末也是不开门的,我周末去主要是向游客作宣传。我不分周日周末地在中领馆前维权抗议,为他们带来了不便,说实话我心里也有点不安。我与他们领馆工作人员并无过节,但中领馆是中国政府在美国芝加哥的唯一代表,而我们家的事又是上海市黄浦区区政府和开发商勾结联手干的,所以我也只得这样干了。我给总领事杨国强先生已去过两封信了,虽然也是没有回音,但想必他一定是收到信的了。而中领馆的人员也是知道我在他家门前示威的。最明显的是,他们现在出门都不往我站岗的马路这边走了。上星期五中午,三位签证官女士,午饭后要回签证处,朝我这边过马路,已经走到马路中间了,但其中的一位看见我举着牌子,正在岗位上,顿时花容失色,一把拉住另两位,返身就折回去。其实她们不必这样,大家都是炎黄之孙,在美国工作生活各有所求,我是和平示威,大家应该可以和谐相处的。要知道如果我的问题哪天解决了,给钱我也不愿站在这儿呢。
前两天上东方网,欣闻上海市委市府召开大会传达贯彻刚结束的“两会”的精神,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会上讲了话,又做了重要指示和部署,与会者个个信誓旦旦地保证要贯彻落实两会的精神。看来上海市民的幸福指数要节节高了,特别是那数以万计的被强拆户,他们听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要坚决纠正土地征收,房屋动拆迁中的违法违纪的行为的话后,更眼巴巴地等着上海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呢。现在有了市委书记俞正声这上海一把手的亲自动员和督军,“两会”精神一定会贯彻落实的。一时间,希望好象又回到了田野上。
实际上,我也和上海的一些被强拆户交流过关于对市里召开的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大会的看法。见过世面,经过风雨的老上访户说我是自作多情,一厢情愿,他们早已看透了这一套作秀的做法。说这是“精神年年有,结果不见有。”他们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得出的。我个人希望他们的说法不是真的,可想想他们也不无道理。就拿我自己的遭遇来说事吧,今年2月19日,我在东方网上看到上海一把手,市委书记俞正声2月18日在上海市信访工作会议上说,要落实信访维稳各项工作任务,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一把手”要率先垂范,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不禁一喜。一把手出来抓一把手了,问题解决有望了。于是我急忙在2月20日第一时间在网上向俞正声先生发了公开信,要求他这位上海市 的一把手解决我家房屋被 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和其直属单位黄浦区房地产开发实业总公司官商勾结,非法强行拆毁我家的合法祖屋,绑架和残害我母亲致死的案件。公开信发表后,我心里还不太踏实,俞书记那么忙,有功夫上网吗?于是半夜又起来把公开信发往俞书记在上海市政府网页上的书记邮箱,然后才放心地睡觉去了。记得那晚好象后来还睡得特沉,特踏实的。
今天碰巧是3月20日,是我给俞正声书记的公开信发表一周月的纪念日,但我至今还没有收到俞书记的任何回信。到底是哪一位一把手没有落实我的信,市里的,区里的,我不得而知。不过结果是显然的,我现在已只得每天站在芝加哥中领馆前维权示威了。小时候看过多遍水浒,总觉得梁山上风景不错,蛮好玩的,不过到今天总算尝到“逼上梁山”的滋味了。
实际上我对国内开会的那一套八股并不陌生,会开完了事也就完了。还是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最近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文章有点意思。他在文章里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还提到有副对联,现摘录在此与大家分享,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谁来落实?!”一语中的。
关于我们家的遭遇的详述,请见:
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yuanqing/2011/02/201102241905.shtml
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声援和支持,欢迎海内外各界维权人士一起前来维权或将你们的遭遇电邮至我的邮箱。
欢迎中外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地址:100 West Erie Street, Chicago, Illinois 60654
我的电话:815-616-0079
我的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谢谢。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