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为什么证监会必须立即废除熔断机制
(博讯北京时间2016年1月04日 转载)
来源:雪球网 作者:诸葛就是不亮
导读:
熔断机制,是今天最大的焦点,首次推出即引得暴跌7%的股市提前收盘。2016年的首个开市日,也是股市交易员们历史上第一次提前打卡下班。
熔断机制的推出,本意是作为股市的“减震器”,但这个“减震器”今天却似乎“失灵”了,舆论场上甚至出现了“熔断机制下课”的声音。据证券时报网报道,私募大佬但斌发出呼吁:“建议取消熔断机制,否则流动性没了!要出大问题啊!”
为何熔断机制亮相首日就遭到那么多批评?现实何以会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背道而驰?熔断机制,究竟适不适合A股?
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以熔断的方式在下午一点三十四分停止了全天的交易。一般来说,大跌的时候,段子手都是最活跃的,这次也不例外。一时间手机朋友圈,网上常去的论坛,社区里,各种各样的神段子此起彼伏,股民颇有些乐观主义精神。
最初在证监会公布熔断制度时,我就十分不解,一个有个股涨跌停限制的市场,压根不需要所谓熔断。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国内市场的参与群体是散户为主,散户为主的市场中,熔断起不到丝毫冷静的效果。
当时的判断是熔断制度是助跌神器,三大期指在指数熔断之前会一个比着一个跳河。这跟今天的市场情况一模一样,唯一没有想到的是,从5%的熔断到7%只有短短的6分钟。
A股市场是一个具有高度无效性的散户化市场,这意味散户的群体性行为跟行情走势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复杂。一个群体性行为盲目的市场,有两大特点:恐慌蔓延的闪电熊和摁也摁不住的疯牛。
这几乎是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的缩影:除去股市没人搭理的阴跌时代,其余时间要么是疯牛,要么是闪电熊。这其实也是参与者预期跟行情之间反身性的具体表现。
拿今天举例子,当沪深300指数跌幅到3%以上的时候,有些投资者已经觉得今天很可能会熔断,所以选择卖出,这对下跌是个推动;一旦触及5%熔断,市场将暂停交易15分钟。这15分钟据说是用来给市场冷静的。
但冷静的时候需要有信息披露,有各种市场数据的轰炸,有对于市场大跌各种猜测的回应,这样才能冷静。A股没有这些,老A冷静了15分钟,啥声音没有,只有不断蔓延的恐惧情绪。
第二个指数熔断只有7%,持续2%的跌幅而已,再不走今天不管你的股票涨跌幅多少都走不了,因为直接停市了。这也是我们看到的,从5%熔断恢复之后,仅仅6分钟,就再次熔断。因为大部分人都慌了。
股票可以跌,但这样跌法,已经显示出制度的缺陷。比如:两次熔断挨这么近,有必要吗?熔断仅仅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合理吗?这些问题也许当时制定制度之时都有完美的回答,但今天市场的表现,肯定跟那些回答完全不同,或者说,这不是制定制度的人想要看到的结果。
不知道是第多少次,市场的运行总会让参与者包括管理层大吃一惊。从2015年头的疯牛摁不住,到打击场外配资导致“自然调整”千股跌停连续好几天,似乎制度总是让市场没有达到预期,政策的制定者完美的实现了猪队友的助攻。
明明是想让市场跌得慢点,结果下午1点半就完成任务指标了,按照这个发展下去,明天上午10点之前兴许就能解决战斗。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国内证券市场的管理层对于群体性的预期的管理,完全不入流。
慢牛慢牛,谁都知道慢牛很好,但为何A股就几乎看不到呢?因为预期管理的太差了,因为干涉市场的太多了。需要资本市场的时候,就要“大力发展”,就要“4000点才是牛市的起点”,就是小甜甜,觉得涨得姿势不对的时候,就要在3500点给牛市写好几封信,表达对“杠杆牛”的深深担忧。
从来没有尊重过市场,却偏偏想要控制整个市场的姿势。这样的结果就是当政策放松的时候,所有的参与者必须加班加点的猛干,鬼知道啥时候就又反复了?
政策的制定需要从市场长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应该只是“管不好就都关了”,更不能因为要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去制定一些莫名其妙的制度。投资者应该去跟市场博弈,而不是去猜测管理层的意图,只有这样,整个市场的预期才会多种多样,预期管理才不会像“逆向调控”一样累得要死还挨骂。
短期市场怎么走,完全依赖于情绪的释放。今天的熔断,有三个表现:
1.大盘股跌的少,小盘股跌的多,这本身就是下跌时候的常态。市场的二八切换如果以一涨一跌来反应,那么这依然说明是结构性的行情,依然是存量资金的行情;
2.短线技术形态全部破坏,且成交量有放大趋势,这意味着短期的调整不会很快结束;
3.下方就是3000点的救市平台,这里的走势会更加反复。
对于操作来说,是砍仓出局还是逢低买入,这关乎每个人自己的操作体系,本质虽然都是赌,但大家周期不同,标的不同,各自的行为也会不同。
据说2015年最短最曲折最悲伤的炒股小说就俩字:赚过。
今天的熔断,让整个市场去年一年的涨幅,差不多都没了。经历过2015年的股殇之后,每一个市场的相关参与者都应该思考一下,股殇之后,还有什么。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94214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