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则奋:政改表决后形势分析 请看博讯热点:占领中环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6月18日 转载)
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7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今天提交立法会审议和表决,如无意外,不获通过机会压一,再无悬念。由于中央坚持原则,寸步不让,政改方案必须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会8.31决定的框架制订;27名反对派议员在毫无下台阶的情况下绝不可能华丽转身,在最后一刻转投赞成票,否则无疑政治自杀,会否即时引起无法估量的政治后果,亦难预计。
其实,通过不通过政改方案的政治效果, 都不会实质改变香港当前的政治困局和现实,勉强通过后,反而可能刺激所谓本土主义, 尤其是雨伞新世代的躁动。尽管催生第二次占领行动的机会不大,但短期的骚乱难免。
改投赞成票的几个泛民议员更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的「人民公敌」,备受本土派、年轻一辈以至广泛要求民主的市民攻讦,惨烈之程度,必定比民主党当年(2010年)支持政改改良方案后遭受围剿的情况更甚,解释了为何最有机会妥协的温和民主派只能投下反对票,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
现时长毛炮制的一亿元买票论,虽然说过了头,引起反弹,让689和建制派反噬死咬不放,却发挥更强大的捆绑效应,谁人在最后关头转軚,等于默认收钱,定必千夫所指,不得好死。
2007年,中央通过人大决议,承诺2017年让香港特别行政区「一人一票」产生行政长官,目的旨在提高行政长官的认受性,加强行政主导的行政机关的管治威信,解决回归以来特区政府管治效能每下愈况的问题。
但如果政改方案未能得到绝大多数港人(支持通过政改方案的民意至少七成或以上), 以及立法会内反对派议员至少一半或以上的支持,仅以愿意妥协的泛民议员四票加立法会主席辞职投票的一票勉强凑数通过,香港社会的两极分化情况只会更趋严重,连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亦同意特区政府管治失效的情况根本不会改善。
如果反对派议员有一半以或上改弦易辙,支持通过政改方案,情况至少会与2010年通过政改改良方案一样;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支持泛民主派的民众愿意循序渐进发展民主,议会内外,绝不妥协的激进主义路线和声音只会被边缘化,成为微不足道的少数,不会影响大局和动摇社会根本。
政改方案不获通过,政治困局当然不改,但政治现实行将出现显著的变化,无论建制和泛民两大阵营,都肯定会出现分化和重组。
然而,不少人担忧的第二次占领行动爆发的机会微乎其微,原因有下列两点:
一、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去年长达79天的占领行动,可说是回归以来最大规模和激进的体制外群众运动,由于绝大部分参与者和支持者基于原则或现实考虑,坚持进行和平非暴力斗争,所以除了在一段时间内对社会秩序造成障碍外,根本不能改变政治现实,因此相信少数主张所谓直接行动的激进主义者仍然存有不切实际的主观意愿以外,实不再容易凝聚和动员社会上支持民主的政治力量,再发动第二次占领行动。
二、没有运动的理论,就没有运动
去年由占中运动意外催生的占领行动由2013年初戴耀廷在《信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包括支持和反对的争议;中央和特区政府的打压和社会的反弹)和部署(占中运动的商讨一、二、三活动;电子公投和人大8.31决定后连串集会),形成社会聚焦,为历史的必然(占中是社会深层次矛盾政改争拗、世代之争和贫富两极化的集中爆发),通过历史的偶然(特区政府下令警察滥用催泪弹、甚至准备开枪镇压民众激发普罗市民自发上街抗争,占领街头)创造了足够条件。
不过,雨伞运动失败后,反对派阵营内部四分五裂,非暴力和所谓勇武斗争、独立/自治/城邦自主和在「一国两制」下争取港人高度自治的争拗,以及中港矛盾和世代权力交替的争议,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共识,再让社会聚焦,集结一切可能集结的政治力量,出现规模更大足以动摇特区政府统治的政治运动。
不过,亦正因如此,因着社会深层次矛盾,尤其是世代之争和贫富殊悬两极化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势必更趋恶化,五六十后的传统泛民政治力量肯定会面临八九十后雨伞新世代的严峻冲击。
来源:香港“信报”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14103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