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广德:靠估靠吓 糟蹋历史 请看博讯热点:占领中环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2月02日 转载)
(公专联政策召集人 黎广德)

■港府官员对保育九龙城圣山遗址严重失职,令古迹面临被港铁破坏的危险。数据图片
尽管专权政治阴霾不散,2014年本应是香港人值得庆贺的一年,因为上千年前先人遗下的文化遗产就在沙中线土瓜湾站地盘发现,引证了九龙城圣山是自宋朝至今的重要聚落。香港毋须为了政治正确而攀附作海上丝路重镇,这古迹群本身就是香港特殊地位的本土象征。
可惜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把喜事变坏事的本领特别高强,因为当他今年四月宣布考古发现的时候,市民惊觉239个遗迹中有238个已被港铁移走,丧失原址保育的机会。政府随后开展第二、三期范围的考古发掘,在民间团体的紧密监察下,港铁稍为收敛,多保留了10处古迹。
十多天前陈茂波与运房局局长张炳良共同宣布「阶段性的保育方案」,建议对尚未移走的古迹中的其中七项原址保育,却对已被移走的238处古迹只字不提。由于圣山遗迹的重点是九龙城宋皇台一带的「居民遗址」,即分属不同朝代的古迹群而非单项文物,所以政府方案保留几个孤苦伶仃的古井,等于只见树木不见林,历史价值恐怕再被糟蹋。陈茂波至今不敢响应会否原址重置已移走的大部份古迹,以全面建设圣山遗址公园,反而强调不着边际的文物径,转移公众视线。
政府架构角色矛盾,陈茂波身兼古物事务监督,但处理古迹保育章法大乱,不仅视国际标准如无物,甚至违背了国家文物局依循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他最厉害的武器是「一味靠估」:港铁声称完成考古发掘但连中期报告都未公布,一份完整的古迹列表也欠奉;各项古迹的历史、科学、美学和社会价值理应由一个跨学科的专家组进行文化评价,但政府好像懵然不知。在这一片空白之中,陈氏一人掌握对古迹的生杀大权,他表明不会咨询公众,准备匆匆替这些埋在地下千年的祖先遗产下判书,古迹条例的荒谬与梁振英政府的行政霸权一脉相承。
陈茂波「靠估」有何恶果?最清楚的例子莫如处于车站范围的J2井和引水槽,古井属宋元时期而引水槽属清末时期,陈氏认为古井不够「整全」,有百年历史的引水槽「太新」,所以不值得花钱原址保育。事实上,这项古迹活生生证明了一个宋朝先人开挖的水井,在千年后仍能惠泽后人,活水不断,承先启后,历史价值重大。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这正好属于必须保存现状的古迹类别:「文物古迹群体的布局」和「文物古迹群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个单体」。
按照长官意志「靠估」,犹如乱点鸳鸯谱,古迹命运冻过水。
配合陈茂波「靠吓」的另一位长官是张炳良,他声称政府必须在本月初决定保育方案,否则每延误一个月工程费用便增加2.5亿元。究竟这说法有多少水份?
沙中线预定通车日期是2020年,而土瓜湾站预定完工日期是2018年。即使考古发掘一如港铁声称多用了11个月,原址保育再多用4个月,土瓜湾站也有充裕时间在2020年前完成,不会是延误与否的关键。况且港铁承认有五段工程因其他原因滞后,延误时间从2至6个月不等,特别是沙中线过海段已因中环湾仔绕道工程迟交地盘六个月而未能动工,所以根本不敢承诺在2020年准时通车。此情此景,港铁明显是找文物古迹作「替死鬼」,张炳良岂可照单全收,再以此吓唬市民?
港铁声称原址保育J2古井及引水槽需花13亿元也是报大数,估计直接保育成本最多三数亿元,约10亿元是扩大车站及预留给承建商索偿的损失,政府不能因市民支持原址保育而任由港铁变大花筒。
要同时加快工程和做好古迹保育并不困难,关键是政府必须采纳国际通用的「预先防范」原则:在未有全盘评价以前,有办法原址保育的古迹必须原址保育,因为正如《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强调:「文物古迹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它干预的任何一个错误,都是不可挽回的。」
梁振英政府若把圣山古迹弄得支离破碎,等于削弱国家主席习近平鼓吹的「海上丝路」论述。无论是不充份配合国家发展策略,还是破坏本土文化遗产,恐怕都是梁班子担当不起的历史罪名。
来源:苹果日报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66112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