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广德:留守占领区意义重大 请看博讯热点:占领中环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1日 转载)
亚太峰会在北京落幕,金铜旺三个占领区依然生气勃勃。梁振英政府欲借助法庭威信清场,曾协助执行禁制令的团体却被揭发与内地党政军部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令人忧虑北京鼓吹的「三权合作」可能就在眼前。面对铺天盖地的扭曲宣传,认清占领区对雨伞运动的意义至为重要。发展至今,雨伞运动已令香港进入「新常态」,占中已演变成以政改为主轴的「城市再造运动」,而占领区就是城市再造的地标。
毋忘初衷,雨伞运动争取真普选,即在最根本的政治体制中建立公民参与机制,正是永续发展的第四支柱(participation) ,补足其余三条支柱:社会公义(People),环境质素(Planet)和经济繁荣(Prosperity)。政府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越做越缩,不但因为三P失衡,更因为失去了第四P,越「发展」越失民心。「再造香港」,就是要重建四条支柱。
把雨伞运动放在城市再造的框架分析,更易看清占领区的三重特殊角色。
政治改革火药库:梁振英政府尝试过金钟滥发催泪弹和旺角清场变转场的教训后,明白到占领区是不能硬碰的火药库,因为引爆的结果难料,随时炸伤自己。事实上,火药库每存在一天,便令建制内的裂痕多扩大一点。最新发展是习近平在京会面时不肯当面撑梁,建制中人静悄悄调低「颜色革命论」和「外力干预论」,南华早报报导中央官员因应新世代诉求而考虑更尊重「两制」,正好显示了占领区「存在就是压力」的微妙作用。
虽然没有人说得准中央何时放弃831决议,但历史学者自会留意,25年前东德共党总书记昂纳克(Erich Honecker)公开预言「柏林围墙在50至100年内都不会倒」,十个月后柏林围墙便应声倒下。
社会觉醒催化剂:一班医生用癌症批评占中却歪打正着,因为香港过去17年来确实患上政制肿瘤,过去讳疾忌医,今天青年学生带头停用止痛药,可惜手执手术刀的大夫仍然不肯动手。占领区的存在提醒所有人肿瘤正日益增大,有人捱不了痛,有人拒绝相信自己身患危疾,但退场等于落吗啡止痛,待肿瘤再增大时恐怕欲救无从。
占领区已发展成世界级的艺术展示场,创意澎湃,弥漫自由意识,不但英国V&A博物馆在洽商保留艺术展品,更令香港首度荣登全球「好城市」榜首(2014 Good City Index)。区内议题从普选扩展至全民退保、三堆一炉、东北新界、基建大白象等等。同学自发落区洗楼,支持者印制明信片邀请街坊亲友参加考察团,正好显示占领区是催化社会觉醒的文宣基地。
公共空间实验场:反占中人士高喊「还路于民」,谁不知过去主要由有车阶级专享的道路,经过市民自发规划,竟然变成帐篷区、有机园圃、物资站、充电站、医疗站、风电场、自修室、连侬墙、演讲台、回收站、统计站、民意收集站、心灵支持站、关帝庙、工场、画室,林林总总,颠覆了所有规划师的想象,正好脗合「还路于民」。最令人惊叹是占领区内的责任意识,和平守礼、环保回收、资源共享,超前实践公民共治的理想。
有人觉得城市不回复「正常」不安心,但香港过去17年本来就处于政治权力失衡的「非常态」之中,现在只是进入另一个「新非常态」(new abnormal)而已。
立法会运作停顿,政策无法推展,警权为政治服务,黑道变管治工具,梁振英践踏公权与私利的道德底线,其实特区已提早进入不可管治状态,占领区反而是「非常态」中的一片绿洲。清场不会令香港回复正常,只有当中央醒觉:赋权新世代再造香港是符合中港共同利益的唯一生路,我城才会真正过渡至新常态。
来源:明报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3406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