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缶:人民陪审员形同虚设并不奇怪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0月31日 转载)
赵缶 媒体人

目前司法尚不独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最终沦为「走过场」并不意外。
相信上过法庭对审判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现在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陪而不审」,且由来已久。近日中央司改办在回应该问题的时候称,四中全会《决定》已提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除了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外,还要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
喜欢看英美剧的人对很多影视剧中英美法系的陪审员制度也不陌生,应该说这也是英美法系中的一大亮点。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说模式上有些照搬前苏联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但源头都是来自英国的陪审员制度。陪审员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制衡权力,确保判决更具公正及合法性。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并不长,自2005年才开始实行,但多年下来这个制度却并未实现初衷,很多地方法庭上的人民陪审员被人戏称为「聋哑人」,在司法制度中他们的作用似乎无足轻重。
曾经和一个人民陪审员交流,他提到一个案件中私下有原告方和被告方均给他打来电话,向他诉说案情,虽然他最后并没有给出任何意见,但还是照常参加了庭审。按照英美法系的陪审员制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陪审团成员不得与诉讼双方有任何私下接触,一旦有私下接触将会被认为有可能影响到判决公正,会被取消陪审资格。显然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处于初级阶段的人民陪审员制度除了粗放型的条例规定外,其他方面的随意性也极大。如陪审员往往由法院领导来决定,不存在普选也不存在随机选取;陪审员审前往往不查阅案卷,不了解案情,也没有明确的权限和话语权,法官和陪审员职责分工不明,配合不力;多数陪审员不了解自己的义务,他们发表的意见通常不记录在合议庭笔录,陪审员不能发挥监督作用;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陪审员自然形同虚设。很多人责怪这些人民陪审员未能尽职尽责。但是,在目前司法尚不独立的情况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最终沦为「走过场」也并不意外。司法得先独立,才能再谈司法公正及司法民主。
《决定》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作出的完善无疑是重要的,但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当下最关键的并非纠结于是否专业人士更适合选为陪审员,而是在司法判决中主导者的态度和作为,能否让人民陪审员真正代表人民。如果能做到让司法的归为司法,程序正义会实现,司法公正也必定会实现,人民陪审员也自然不会形同虚设。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陪审制度赋予每个公民以一种主政的地位,使人人感到自己对社会负有责任和参加了自己的政府。陪审制度以迫使人们去做与已无关的其他事情的办法去克服个人的自私自利,而这种自私自利则是社会的积垢。陪审制度对于判决的形成和人的知识的提高有重大贡献。我认为,这正是它的最大好处。应当把陪审团看成是一所常设的免费学校」中国的这所免费学校何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呢?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3809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