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璧嘉: 致学联/学民/众行动者:打破占中僵局的几个行动建议 请看博讯热点:占领中环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0月04日 转载)

摄:独媒记者 Gundam
昨天(10月2日),警方作出呼吁,要求示威者勿包围或冲击政府建筑物,并强调示威人士的行为违法。若拒绝听从警方的劝喻和警告,将会果断执法。下午,有传媒发现到警察运送催泪弹和橡胶子弹进入金钟占领区,一时间所有人人心惶惶。晚上十一时许,梁振英表示正式委派政改三人组(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律政司司长袁国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短期内和学联正式会面,商讨政改问题,并强调会谈要乎合基本法及人大框架下进行。就在特首正在发言的同时,港大中大校长落场呼吁学生和平理性。然后梁振英发言完毕,没有民众攻击政府建筑物,虽然有部分示威者扩大占领范围到马路,然而却被其他示威者以维护和平之名阻止。
一夜间行动者的机动行动被内外夹攻甚至瓦解:外有警察用强硬姿态威胁说要暴力镇压吓倒了不少人;内有纠察和校长们用和平之名呼吁行动者不要把行动升级。然后多次直接行动不是腹死胎中,就是因为被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魔咒掐得半死不死。场内士气低落,无法冲破纠察防线的行动者开始指骂纠察为「左胶」(注脚1)。现在的局面是:外有警察威胁,内有分裂忧患。任何升级行动处处受到阻碍,运动开始处于被动状态,困局要如何解开?
认清行动升级之必要
我们必须搞清一个现实:要政权害怕,必须要让自己成为对政权的威胁。这是历史上所有「有诉求」的政治运动的共同特色:如果集会没有用就游行,如果游行没有用就罢工/罢课/罢市/绝食,如果这些都没有用,必须发动直接行动。例如透过进入政府总部等方法,威胁政府作出让步。如果这些都没有用,就会在议会或其他具象征性的地方宣布解散政府,自立新的政治体系。
现在政府的新招是明显的:嘻嘻我就让你们继续占领吧,占下去占那么一头半个月,就会自动瓦解,总之你不要行动升级我就让你慢慢枯死。同时,警察运用民众对暴力的恐惧和六四清场的阴影,散播不同程度的谣言和抹黑──让群众相信所有想搞「直接行动」的市民都是暴徒/中共间谍/便衣警察/搞事份子。利用群众对暴力的恐惧,用暴力抹黑「直接行动」。于是人民开始自我监控,这一招,叫「以民制民」。
占中如果不尽快升级,只会让士气慢慢低落,最后失败。这种被动的占领一旦持续但未能升级,就会慢慢衰败。占领中环已经踏入僵局:它甚至比七一还要欠缺杀伤力,不过就是七一的「默坐版」。占中越拖下去,越是颓废。现在它伤害不到什么大商家大政府,中环的商业活动如常;反倒是小商户例如小巴司机和旺角的小店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我们因为害怕被暴力污名,而不是想办法去拆除污名,就会中了政府「以民制民」的计。所以,笔者第一个行动建议是:团体必须论述行动升级至直接行动之必要,并澄清直接行动并非「暴力」,而是理性的策略的决定。
抢夺运动主导权
警察开宗明义说「不冲击就不镇压」,可谓是一招绑手绑脚的招数──冲,还是不冲?舆论有能力承受冲吗?这个时候冲击又是否一个好时机?现在大家都似乎在围着警察的说法团团转。如何才可以反客为主?
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弄一个梁振英政府倒数计时:四十八小时内若梁振英政府不撤回「对谈需乎合基本法及人大框架下进行」的条件,将不会进行对谈,并且会用尽一切办法占领政府总部。所以这是一个人民给政府的最后通牒,若你不答应,那就是你的政府冷血不理学生诉求在先,并非学生突然发疯。用设时的方法为自己制造时机,抢夺主导权,这是其中一个建议。
别再计算太多传媒前的形象
一些观察:占中运动开始变成了一个大show,而参与其中的人都似乎乐于做一个好演员,演活「香港人是有公民素质的公民」的一场好戏。这几天内笔者以人类学子的身份穿梭不同占领现场作田野考察。我的观察是,大家似乎都把自己当成了在演戏。占中就是舞台,参与者幻想的观众就是(国际)报纸的读者。因此,大家都尽力的守法受礼,演活这个「香港是个文明之都」的剧本。
可是,学联/学民的朋友,请不要忘记你们是如何得到那么多的市民支持。那是因为你们当时以激进的姿态主动介入「本是」三子主导的运动。有不少群众把你们当成是了「三子以外的选择」。你们要「做回」本来相对激进机动的角色,其实才会得到群众甚至传媒的支持。突然在行动上保守起来,你们只会被慢慢遗忘,being left in the dust。
但当你们不再激进,其实人民会渐渐开始失去信心,觉得自己「错信」,发现你们不过是弱弱的没用的什么。事实上,你们越主动和激进,就有越多的支持者。而如果你们选择了不行动升级,就意味着会出现两个效果:一部分参与者会决定不理大台,自我组织起来,和,一部分参与者会对学生组织疲弱感到失望,离开运动。若运动不想流失参与者,学民/学联/参与者必须明白自己在媒体的位置,并不是一个剧本的演员,而是一个写剧本的人。
外面的媒体和市民都在等我们赢梁振英政府。但我们靠这个七一的「默坐版」,根本不会赢。好快国际媒体就会忘记占中,不把你们当一回事。要赢,要写好这个剧本,就必须突出政权的冷血(例如,就算你发了最后通牒都不理人民诉求),让行动升级,成为政权的威胁,才是上着。
总结
电影都有教:宁可一思进,莫可一思停。你一停止升级,政府就会把你压下去。用硬的方法(警方警告)/软的方法(以民制民)/舆论(要你成为剧本里面的演员而非写剧本的人)/谣言(抹黑直接行动者是暴徒)等等──总之就是要你降温。要赢,就要成为政权/资本家的威胁。政权现在最怕的不是持久,集体在金钟持久地野餐/露宿/叫口号,对政府来说算不上是什么威胁。只有当你行动升级,你的谈判筹码才会增加,才有赢的机会。做鸡蛋扔向石墙固然是很高洁动人,却不会瓦解石墙──只有当你成为石头,石墙才会有倒塌和被震动的可能。
注脚1:占中运动中经常提出的「左胶」在政治光谱上其实多为自由主义者,与左翼没有太大关系。 「胶」取「鸠」的谐音,用以揶揄奉和平理性非暴力为恒久圣旨的社运人士。
来源:香港独立媒体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70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