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土豪在网络"包养"女主播的新招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7月17日 转载)
2010年以来,一款名为Y Y音乐的在线直播软件开始风行,迄今已吸引逾4亿名用户。在这个半虚拟的平台上,得意者可能一夜暴富蹿红,如某女主播在一年内吸引了数名“土豪”,由此聚集了数百万财富,甚至她出行的头等舱机票、星级酒店住宿也都由粉丝买单;某男主播生日当天收到的礼物折合人民币80多万,与YY分成后有近40万入账。
这是一个鲜有传媒报道和研究机构关注的领域,而这里集团运动的网络大军洪流滚滚,每天24小时都在喧嚣狂欢,于此驻足发展的商家因此赚得钵满盆盈。2012年,Y Y语音母公司欢聚时代在纳斯达克上市,201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欢聚时代净营收6 .663亿人民币,其中在线音乐和娱乐营收3 .831亿。7月9日南方都市报《土豪、屌丝的线上狂欢》一文,生动描绘了YY现象,由于YY圈外人此前多不知互联网上存在这般盛况,以至于有些网民怀疑此文是在给YY做广告。
当YY观众的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什么需求?商家怎么赚钱、赚什么钱?此现象反应何等社会生态、折射什么社会心理?这是我们需探讨、分析的问题。
如果网民嘲讽、攻击“YY粉”,网上几见不到反驳回击,这一庞大群体在舆论场上似乎不存在,即便在虚拟世界,除了对特定的虚拟小圈子,对其他的虚拟空间也懒的交流。由此可判断,这一群体共性较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为“封闭内向”,生活中人际间交流沟通存在某种不畅因素的为数不少。我推想,再加上他们自己也可能不将YY视为“高大上”的东东,这就构成大家平时见不到几个YY粉的主要原因了。
YY上,“5 %的观众贡献了70%的收入”。这部分被称为“土豪”的观众,“基本都是富二代”,他们出钱后博得“国王”或“公爵”身份,给主播砸礼物数以万计。一位在Y Y上总消费超过300万元的“国王”表示,“我什么都没得到,就是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南都记者指出“他们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权力与存在感”,反过来也就是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渴求权势与存在感而不得,只好求助于非现实世界。
摇滚歌手崔健有歌词云:“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快让我哭快让我笑,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没有感觉的感觉百爪挠心,没有感觉而后的冲动是必须找到感觉。是的,无论人物大小,人生在世没感觉不行。穷小子和富二代都求助于网络平台找感觉,而现在的问题是,就连在YY里一切权限也都由人民币决定,出钱多的高级别观众,能禁止低级别观众发声。
悲催的“穷屌丝”,连在虚拟世界找优势与快感的资格也严格受限,穷人作为表演者不可缺少的观众,作为炫耀者展现豪光宝气的对象,构成商家的人场、气场,成为商家敛财的“帮凶”和富二代的小跟班。这下好了,本想借半虚拟场所娱乐一下,没想到在这里都激发出纷纷芸芸的各种羡慕嫉妒恨。
丛林规则的实施领域无限扩张,崇尚平等精神的互联网,部分领地也沦陷于丛林。中国网游界早已完成了这种侵略,注重力量平衡和恪守规则的欧美网游,不合人民币玩家的口味,更满足不了中国网游商的胃口,结果充满花钱陷阱和“恃财淩穷”的网游方能生意兴隆。现在的YY,只是继承网游既有战果乘胜追击而已。
竞争无公正规则,线上线下皆丛林,恃强凌弱、穷追弱者无边界、无极限,“系统”蓄意设计智力、技巧、精力在各种竞争中无足轻重,各种真能力和宝贵因素,均不被“裁判”尊重——此乃基本国情。
会员身份、虚拟礼物是付费的全部呈现,商家和主播的收入均赖于此。百无聊赖或精神空虚的人越多,其中“土豪”所占比重越大,YY赚得越多。很难说这种形式的财富转移是好是坏。一来,“无脑之辈”的财富,集中部分到有策划、组织能力的人手中;二则,财富在“土豪”观众手中又以可笑的方式转出,似乎那些钱本来就属于“多余之财”。
据说新时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据说文化先进、教育发达、精神文明、宇宙真理光芒四射可取代世间诸神……在YY上打发时间、寻找一点存在感的众多网民告诉全社会,此类“据说”都不是真的。
对比两类网民很有意思。在凯迪、天涯、博客中国等网络平台上厮混的网友,处在YY观众对面的另一极。各种人组成的言说者、观察者群体,其共同特点是关心公共事务、社会动态与思想观点,比学历、阅历以及“土豪”、“洋豪”所占比重,YY观众群无法望其项背。他们也在虚拟世界获得某种内心体验,比如参与感乃至地位感、成就感,不过体验内容与YY粉大相径庭。让这些人因高兴或贡献花钱可以,可是让他们为虚荣心掏腰包几无可能。相关网站不像YY赚钱那样容易,然而,网络监管对驻守这些网站的网民,却一百个不放心。
对YY观众,因他们无聊、空虚、“小孩子娱乐”而素无关注,而对表达型、知识型网民,则因其不无聊、不空虚、娱乐性差而严加防备。权力发力怎么拧巴怎么来,这也是国情。
YY模式与经营合法,别人干涉不了。YY聚拢观众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和其他耗人时光的活动相似,YY喧嚣时,当时的参与者毕竟不在诸般罪案的现场。尽管如此,还是该说沉迷于YY(网络汉语中“YY”即“意淫”)不聪明,为此花钱不值得,对自家孩子绝非好事。解决之道还在线下,YY粉丝需要来自亲近人的关注与交流,需要自找精神、文化因子来“填补空虚”。
来源:搜狐博客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4704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