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地方官员任大学党委书记是恶政 请看博讯热点:中国教育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6月19日 转载)
木然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一些地方官员到大学任职,基本上都是到大学当党委书记,这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好事,从一开始就是坏事。如果此风疯长,那么对于大学的破坏性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的运作规律与地方行政官员的运作规律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地方官员到大学当党委书记,之所以是恶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第一,造成地方官员价值理念与大学价值理念的矛盾。地方官员会把地方行政的方法、思维、派头、形式、意志、行政命令、意识形态带到大学当中来,影响大学价值理念的健康发展,又因为地方官员都爱搞形式主义,必然使大学的形式主义满校园飞。这无一不与大学的内在追求相背离,与大学的理念相冲突,与大学的自治性管理相矛盾。尽管大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还没有落到实处,但大学的学术自由、学术空气、教授委员会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地方官员任党委书记,必然本能地干涉学术,淡化学术空气,使学术成为党委书记任意摆布的花瓶和玩偶。
第二,容易造成党委书记与校长之间的矛盾。大学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行政负责制,一般而言,校长的权力势能要比党委书记大,党委书记主管意识形态,大学校长主管行政事务。在地方,地方官员则是党委书记的权力势能要比市长大,党管干部,党委书记管市长,市长如果当了书记,尽管级别相同,实质上则是升职,权力势能增大。地方官员到大学当党委书记,或者因为权力的要求,或者因为地方官员的习惯性思维,到了大学就想说了算,取代校长的位置。如果不能取代,就会发生党委书记与校长的权力争斗,最后的结果不是两败俱伤,就是校长书记同时调离高校,或者不是校长调离,就是书记调离。这事情况已经在好几所大学发生过。党委书记与校长的争斗,严重地影响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关系,也让下属官员无所适从,无法正常健康地开展工作。更为麻烦的是,党委书记与校长的权力争斗,也迫使各院的官员站队,拉帮结派,形成书记与校长两大派系,污染了大学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第三,迫使大学按党化逻辑运行。大学行政化的实质就是党化逻辑,地方官员任大学党委书记,使党化逻辑畅通无阻。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高校改革本来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政治体制不改,高校的改革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党政分开,大学也同样实行党政分开,最终让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成为行政官僚,不是成为行政管理者。如果不实行党政分开,大学党委书记与大学校长的职能互相交叉,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地方大学任大学党委书记不但不能扭转这一局面,反而会强化这一局面,会使大学党委书记在客观上凌驾于大学校长之上,使大学校长成为党委书记的工具或者附属物或者支配物。与党委书记主宰相适应,各学院也会成为院党总支书记支配院长的党务系统。在党委书记的支配和操纵下,一切都以党的名义、党的要求、党的理念来办大学,管理大学。大学成了第二党校。
第四,迫使大学自我封闭。大学本来是一个开放式和,流动式的。只有各个大学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碰撞,才能使学术繁荣,才能让大学真正成为大学。国民党期间办的大学可以提供经典性案例,很多大学教授既可以在多个大学任职,也可以自由流动。现在虽然不能与国民党时期的大学相比,大学教授的流动性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由于地方行政官员具有封闭性特征,又由于党委书记具有政治正确性的标识,还由于党委书记实质性介入到引进人才的考核之中,他们对于那些具有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学者俱有本能的排斥性态度,使大学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从而导致大学学术僵化,死水一潭。
退一万步来讲,尽管大学有党委书记,相对比较起来,从大学内部产生的党委书记比从地方官员产生的党委书记要好很多,尽管当大学党委书记对大学的建设并不具有积极性,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非得一定要有大学党委书记这一职务,也必须堵死地方官员当党委书记的路径通道。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1912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