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习近平输入普世价值/穆岸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月29日 来稿)
作者:穆岸
1月29日,中共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刊登关于“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的学习文章。会议上反复提到的“公平正义”也颇受外界关注,从这篇文章可知,习近平不仅特别强调了公平正义,还将其作为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谨慎输入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也是中共管理政策向现代管治转型的直接表现。
习近平表示,“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孟建柱对其解读也更加浅显易懂:依法维稳。他说,各级政法机关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处理的每一项工作和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联想到去年,在习近平初执政的一年里,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七不讲”、“倒宪政”、“8·19讲话”、等一系列左转的趋势,习近平也被外界锁定为毛左的一份子。其中,针对普世价值的舆论攻击最为上纲上线。譬如,2013年8月6日,中宣部旗下党建网刊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汪亭友在《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不是“普世价值”》长文。文章就认为价值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价值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普遍适用、永恒存在的“普世价值”;此波舆论造势不久,中共机关理论杂志《求是》发表笔名为“秋石”(“求是”的谐音)文章,指出当下存在五种错误思潮,剑指“普世价值”的政治主张违背中国宪法原则。在这波舆论的炒作中,“普世价值”也被某些人热炒成搞乱人们的思想,瓦解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基础的敌对思想。
左派这种强词夺理的舆论造势很容易让人怀疑是来自习近平的授意,然而如今看来,习近平将“公平正义”视为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就是对以往中共施政中简单粗暴的纠正。如此,习近平谨慎输入普世价值,其意已不言自明。这也意味着此前左右的争论,包括“倒宪政”等的意识形态斗争都已是浮云,中共领导者到底会采取什么政策还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人民日报》这篇文中,孟建柱还提到,习近平明确指出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要求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联系到,前几日中共高层先后确定了习近平为两个权力结构的顶层设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最高负责人后,中共的维权之势自然不言而喻。
虽然,这种局势让主张中共削权、分权者感到失望。但也有学者认为,新的高层架构有助于解决高层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扭转中共“集体领导”等于“没有领导”;“集体负责”沦为“没人负责”的局面。因此,习近平权力越是强大,也意味着责任之重。当下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下已是千疮百孔,政治上的严重腐败,社会的高速的贫富分化以及资源紧缩和严峻的环境污染等等都是执政者的心头病。早有评论提出,中国现有的体制制度已经无法应对这些问题了,不改革走不下去,甚至亡国亡党的话,也让人耳朵生茧,而民众看到的却是各种夭折的改革政策。
如今赋予习近平绝对的权力,下一步也应该是他履行职责的时刻。以上的严峻问题,执政党体制腐化占有主要责任。习近平能否带领新的中共一代扭转局面,主要还是在施政路线上,用他的原话: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发展,中共的未来道路选择才是最关键的。
但是,由于中国政治的周期规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周期性地陷入到左右两派人士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争执里。这样争执不但导致党内分裂,往往也严重阻碍政策的执政。自毛、邓后,中国政坛的最高领导者无一不是“打毛旗,走邓路”。习近平上台后则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来,上任之初,习近平效仿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开展了习近平版“南巡之路”。这一行为也让他成为海外人士眼中的“年轻版邓小平”,但是,紧接着习近平却在新晋中委及候补中委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提出了“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这一极富争议性的口号。习近平到底是“左”是“右”,也变得让人琢磨不透。有人把习近平对待左右的态度,比喻为流传中国武术界的一种模仿醉汉动作的拳术。
目前来看,习近平这种招数也不失为上上策——抛出舆论点让外界去争议,自己井井有条、有的放矢地做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做事风格比起邓小平当年的“不争论”,则显得更加独特和务实。如今,习近平已经赢得了超越邓小平的集权体制,如果他是一位可以改变中国困境的人,那么在未来的中共政策里就不但是公平正义,我们还将看到民生方面的更多的体现“普世价值”的具体政策。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61919618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