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明:少女坠楼为何酿成举世关注的“群体事件”?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5月11日 转载)
刘逸明更多文章请看刘逸明专栏
作者:刘逸明 文章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
5月3日凌晨5时,安徽籍年轻女子袁利亚从北京京温商城坠楼身亡,家人和同乡质疑警方给出的“自杀”结论,于5天后在该商城门前聚集抗议。据北京警方所通报的消息称,5月8日上午10时许,在京温商城门前的抗议人数有近百人,不过从目击者所发布的图片看,现场是人山人海,有上千人之众。
天子脚下的北京城,其安定显然比其它中国城市更为重要,因为一旦出现骚乱,就可能引起蝴蝶效应,最终危及当局的统治。当抗议出现之后,北京警方迅速出击,不仅让大批防暴警察封锁了商城附近的道路,而且架设了路障,并出动了警犬,甚至还出动了直升机。
在一般情况下,警方要平息抗议,无需如此兴师动众,而只需要让部分警察到场驱散抗议人群即可。然而,从非官方发布的图片可以明显看出现场是戒备森严,俨然国难当头。另外,在事件平息之后,门户网站甚至以头条的位置登载了官方的报道,可见此次“维稳”行动规格之高,事件重要性之非同寻常。
官方的报道引述北京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所发布的消息称,袁利亚死因是“自主高坠”,这一词汇迅速在网上蹿红,可以与去年王立军的“休假式治疗”相媲美。据悉,袁利亚现年22岁,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人,生前在京温服装商城务工。这个年龄正是风华正茂,并且可以谈婚论嫁了,袁利亚如此香消玉殒实在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
女子坠楼只能算是一般的社会事件,只要遵循正常的法律程序处理,为死者家属和公众答疑解惑便不至于引发抗议和骚乱。然而,北京警方对事件的调查、处理并不令死者的家属和同乡满意,这才最终导致公众在京温商城前聚集抗议。在他们看来,袁利亚并非“自主”坠楼,而是被人轮奸后被扔下楼的。按照北京警方的结论,袁利亚之死只能算是民事案件;倘若袁利亚死前真的遭受过轮奸,而且是被扔下楼的,那么此事则属刑事案件。
袁利亚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北京警方与民间各执一词,迄今为止没有证实双方说法的直接证据公之于众。当然,对于熟悉袁利亚的人而言,或许更容易推断出袁利亚的死因——很可能是他杀,据悉袁利亚家境贫寒,但性格热情活泼,生活态度积极,她的邻居们都不相信她会自杀。
就算袁利亚是自杀,人命关天,警方调查此案,首先要有“他杀”预设,而逐步排除后,再作“自杀案”调查。警方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就给出“自杀”的结论,显然是过于草率,袁的家人和同乡对之质疑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案发后,袁利亚的男友要求警方让其查看监视录像,警方说没领结婚证,不是直系亲属,因此不能看;死者母亲去大红门派出所要求查看监视录像,警察又说这是自杀,没有立案,无权查看。警方的敷衍、欲盖弥彰的态度,终于激起了民怨,致使上千民众上街。
一女子坠楼案为何酿成举世关注的“群体事件”?5月8日当天,当局不仅动用了大批武警、特警,而且有关信息也遭禁,如新浪微博上就屏蔽了“袁利亚”、“京温”等与此事相关的词汇,另外北京市网管办还下令各网站删除相关信息,北京市委宣传部则要求“各媒体禁止前往报道”,微博转发只能以“平安北京”消息为准。
袁利亚坠亡事件让很多人自然联想到了几年前的钱云会被碾死事件,钱云会被碾死后,当局对相关新闻和言论的管制也是如出一辙,这才让很多人始终不相信钱云会是死于正常的车祸。同样,正因为有袁利亚坠楼后官方的一系列欲盖弥彰、如临大敌的异常举动,她的死因才更令人质疑。
据安徽媒体《合肥晚报》报道,袁利亚死讯传到家乡之后,当地政府相当重视,庐江县同大镇党委书记受县委、县政府委托,在5月8日赴京处理袁利亚相关事宜,并表示要通过法律途径给死者及其家属一个交待。
北京警方在发布的消息中提到了京温商城内的监控录像,然而虽然案件已经被定性,但监控录像始终未能公之于众,公众有太多的理由质疑北京警方的调查结论,也会更倾向于认为袁利亚是死于他杀。
在人治主导的中国法制环境下,因为权力的干预,对于公众而言,很多敏感事件可能永远不会有真相,钱云会案如此,袁利亚案亦如此。在疑点重重的情况下,只要官方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实其结论,那么在公众心中,疑云就永远也不会消散。
2013年5月10日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7701073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