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解读中共的“三个自信”和“北京共识”论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2月21日 转载)
来源:网络
作者:彭涛(德国)
自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任中共领导层动作频频,颇有要开创一个“新纪元”的架势,从整肃党风、反腐倡廉、塑造新领导人形象到在钓鱼岛争执上对日本持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和展示军事实力等,无一不引起外界的诧异和关注。另外,习近平还反复强调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表述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所谓的“中国模式”或“北京共识”)的决心,重申“中国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提法,并告诫中共要汲取前苏共瓦解的教训,为中共未来的政治路线和走向定下了基调。习近平的这些提法,被外界解读为北京重拾“新左派”或倒向“毛派”的思想和思维模式(参见陈子明:习近平进行“新道统”试水,德国之声,2013-1-28)、拒绝进行政治改革(宪政民主改革)的信号。习近平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政治路线,其理由和基础在哪里?北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味着什么?北京的“三个自信”和“中国模式”(“北京共识”)能凑效,能让中共政权长治久安甚至实现其所谓的“两个一百年”(即在中共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吗?仔细探讨和弄清这些问题(目前外界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对评估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和帮助。
“三个自信”和“中国模式”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22886213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