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成2012年世界最大亮点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月02日 转载)
参考消息网报道,外媒称,对中国而言,2012年意义重大。随着国家巩固了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的角色,从政治到经济领域,2012年发生了多件历史性事件。
英国《国际商务时代》网站12月24日报道称,2012年,中国加快了参与军事游戏的速度,添置了新的战斗机和一艘航母。中国为新型歼—15战机的成功试飞而庆祝。该机全部在中国设计制造,还配备有国内生产的武器和雷达技术。歼—15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首次成功降落,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航母俱乐部。
2012年夏天,中国发射了“神九”飞船。近年来,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一直在大跃进,神舟九号成功地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另一个持续进步的标志是,2012年完成的“神九”任务包含了中国第一名女航天员刘洋。
报道称,中国已决定2013年将经济增长目标连续第二年定为7.5%,这暗示该国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最终意味着比过去几年更慢的增速。尽管许多人也许将7.5%的目标视为该国落后于前些年的迹象,但与美国奋力挣扎的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美国却在竭力维持2%的年增长率。
俄罗斯《晨报》12月30日刊发文章称,在10年内实现GDP翻番,如此雄心勃勃的目标在俄罗斯早已被视作天方夜谭,但在中国却被恰逢其时地提出来,并成为十八大报告的核心。究其实质,将全球都淹没于中国商品海洋的“世界工厂”如今有意成为世界头号消费大国。
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GDP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翻一番的目标,这无疑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并会给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恢复相当乏力,各国内需普遍疲软,且势头难以扭转。中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已成为全球性利好。中国资本的流出,也将给目前深受资金匮乏困扰的全球市场带来福音。
文章称,十八大报告关注的两大重点将决定中国未来数年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厂商也开始重复过去美欧日企业的做法,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海外,如东南亚、非洲等地。如此一来,新经济模式日益成形,即在中国境内研发,在境外生产及销售。
另一方面,中国将加快从生产大国向制造业超级大国的转化。中国领导层已意识到,“世界工厂”模式已走到尽头,所以打算实现从现有工业模式向强调创新的后工业模式转变。倘若它能完成这一目标,这个全球头号商品生产国、技术进口国将蜕变为新技术输出者、商品进口国。中国打算实现华丽的转身。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2231814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