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解读维权律师陈光诚来美事件 请看博讯热点:陈光诚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5月26日 转载)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本文是谢选骏先生2012年5月接受专题采访时的提纲。) (博讯 boxun.com)
问:您如何解读维权律师陈光诚来美事件?
答:这是两个世界影响力最大国家之间的博弈和交易。但中美两个现任政府各有折损,主要的受益者是陈光诚一家从山东农村的非法监禁地移居到了美国的纽约大学。从陈光诚来美只用了几个星期,二十三年前方励之来美却用了一年多,从前者的顺畅和后者的艰难,可以看出今天的中美关系远比1989年复杂,同时也因为陈光诚来美只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维权案件,而方励之来美却涉及一个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八九民运和六四屠杀)。
问:简单介绍一下陈光诚背景。
答:陈光诚陈光诚(1971年11月12日-)是山东的盲人维权人士,幼时生病导致双眼失明,他没有经过法律的专业培训,而仅依靠自学法律知识,因此被媒体称为“赤脚律师”。根据199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士可减免税收,但临沂当地政府直到1996年,依然在向残疾人士征税。陈光诚与当地政府多次交涉未果,遂于1996年寒假,到北京上访。此后临沂地方政府接到上级批示后,终于表态要停止向残疾人士征税。1997年,东师古村开始实行两田制,加重了村民的负担。陈光诚通过《半月谈》了解到上级政府不允许搞“两田制”。于1998年夏,到北京上访,最后终于终止了村里的两田制。2000年到2001年,陈光诚在中国法学会发起并负责“残疾人维权项目”。2002年,他试图在北京成立残疾人士的民间维权组织,未果。2003年7月至8月,陈光诚夫妇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访问,参观并了解了当地的残疾人士机构。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第44条的规定,残疾人可以免费乘坐地铁。2003年9月,陈光诚在北京乘坐地铁,检票员以其没有当地的盲人免费乘车证为由,要求其购买车票。陈光诚而后将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告上法庭,并获得胜诉。通过此案,终于使外地盲人也可免费乘坐地铁。但后来,他与中国政府发生冲突,于2006年至2008年入狱,之后和家人一起被“软禁”在家中,2012年4月下旬逃离监视,进入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避难。5月2日在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陪同下离开大使馆,到达北京市朝阳医院医疗。最后由中美达成秘密协议,出走美国。
问:这次中方为何愿意放人?
答:这首先因为今年是中国的“换届年”和美国的“选举年”。美国奥巴马政府由于2月间没有给与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政治庇护而受到国会调查,这次面对陈光诚避难事件,承受的压力自然加倍。而中方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也愿意协助美方。其次是由于陈光诚主要是一个维护个人权益的“维权人士”,而不是一个追求政治民主的“民运人士”,甚至不是一个争取言论自由的“异议人士”。中国政府释放他,冲击力比较小一点。另外从美国现任政府的角度看,愿意帮助中国的人权活动者,而不愿意帮助中国的政治反对派,因为后者会影响两个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正常化及其日常的交易。例如,对于中国政府最著名的反对派达赖喇嘛,美国和西方各国也都是以人权的名义和宗教的身份来接待的,而不直接給予他政治的地位。
问:陈光诚原本不愿意离开中国,为何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答:陈光诚在离开美国大使馆后,获得了更多的资讯,使他改变了主意,重新作出了选择。在中国,不论是维护个人权益的“维权人士”,还争取言论自由的“异议人士”,以及追求政治民主“民运人士”,都有两种不同背景的人:一种是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甚至在国内也没有和外国势力接触过的,一种是离开过中国、到西方进行过某种培训而后再回到中国从事“维权”、“异议”以及“民运”的。前者缺乏国际关注,多数没有奥援,很容易变得默默无闻。后者资源充沛、内外呼应,很容易造成声势。刘晓波、艾未未、陈光诚都属于后者。魏京生在出名前虽然没有出过国,却在国内和外国记者过从甚密,可以提示出国际支援的重要作用。
问:来美之后, 陈光诚还回得去吗?陈光诚的影响力是否会与其他一些民运人士一样逐渐式微?
答:严格说,陈光诚得以来美,并非“正常渠道”,而是中美两国政府的“特殊交易”所致,现在交易已经完成,以后再去撤销它?很难吧。从影响力的角度看,陈光诚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那就是做出了一个示范,一个人的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他一个农村的盲人都可以做得这样好,成了这样一个重大外交事件的最大赢家,为什么其他的人不能呢?非不能也,是无能也。
清朝人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现代生活频率加快,变成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天。”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一个陈光诚走出中国到美国,会有许多陈光诚从农村站起来。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6407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