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促政府履责更应推动二元户籍制改革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8月27日 转载)
稿源:南方都市报
社论指出“乱象”是政府双重失职造成的,这有助于打工子弟受教育权利获得救济,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博讯 boxun.com)
不妨问:政府为何把教育打工子弟的职责交付民间?无非是不想“管”,无非是担心无度接收打工子弟入学,会形成“洼地”效应,给城市增加负担。这种懒政是变相拒绝打工子弟在本地入学。政府默许民间办学解决打工子弟入学问题,然后找个借口将打工子弟学校关闭,这里既有懒政的影子闪现,甚至还有“钓鱼行政”的意味,这也暴露出政府拒绝打工子弟在本地入学的深层心态。
地方政府为何能如此“理直气壮”地采取各种“手法”拒绝履行教育打工子弟的职责?其“底气”不过来源于二元户籍制。可见,要想改变打工子弟异地上学难,光靠“针对性”地指责政府“失职”还不够,他们对“隔空喊话”的指责完全可以“姑妄听之”,依旧“我行我素”———若实在被指责急了,还可能会双手一摊,做“无赖”或“无奈”状:你不满意本地的受教育现状,大可走人嘛。这当然是背靠现行户籍制的流入地政府“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思维表现,因为“逃离”不是好的选项,太多人的谋生及发展期望早已深植于城市。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应以推进改革现行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城乡二元户籍制来改变打工子弟的受教育权在异地不被尊重的现状。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假如你是外来人口,假如你面临着与本地人一样的税,享受与本地人不同的权利的困境,请加入诉求队伍,转发视为签名。”这条微博一度引起热议,它指出了现行户籍制造成了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平。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调查发现,城乡户口差别背后隐含的社会不公有很多,如社会地位、收入标准、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很显然,现行户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华社2007年1月17日)。
具体而言,二元户籍制会导致打工群体始终处于漂泊状态,沦为与城市人口同工不同酬的“二等公民”,会加剧甚至固化打工群体与城市人群的分裂,还会造成打工者的下一代遭受教育不公导致的发展困境,这不但使社会公正公义不得彰显,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看来,进一步推进现行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6891016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