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情结贴不上道德标签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4月21日 转载)
稿源:南方都市报
(博讯 boxun.com)
动物保护志愿者高速路上拦车救狗事件发生后,货运司机郝小毛被卷入了舆论漩涡。一些网友对其发起人肉搜索,其个人信息被公布。郝小毛表示自己被志愿者扣押15小时,无奈之下只得和对方谈价格。这一趟运狗让他赔了2万余元,信息被公布后更是收到了10余条辱骂短信。(4月20日《河南商报》)
流浪猫狗屡屡成为一些人的“盘中餐”,让“小动物保护人士”痛心疾首。于是乎,一些人为了保护猫狗而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甚至极力鼓动立法禁止人们吃猫狗肉。在他们看来,爱猫护狗高举的是保护弱小动物的旗帜,因而就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贴上道德标签。然而,人们果真能够站在“道德高地”来讨伐吃猫吃狗者吗?恐怕未必。如果有人碾死了一只蚂蚁,虽然蚂蚁肯定是比猫狗还要弱小得多的“小动物”,怎么就不见“小动物保护人士”站出来加以讨伐?如果有人用烈焰烧死一窝马蜂,马蜂当然也是“小动物”,况且火烧马蜂的手段也完全说得上“残忍”二字,怎么也不见“小动物保护人士”站出来加以讨伐?再推而广之,人们剖鱼杀猪以满足其口腹之乐,则觉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对于吃猫屠狗者,又何以会引起群情汹涌的讨伐浪潮?再者说,那些口口声声对猫狗富有爱心而标榜自己热爱弱小动物者,是否会用小鱼来喂猫,是否会用猪肉牛肉来喂狗?如果答案为是,将爱猫护狗祭出保护弱小动物的大旗,岂不荒唐可笑。
人们爱猫护狗,虽然打着保护弱小动物的旗号,但说到底,是宠物情结作祟。毫无疑问,饲养猫狗等宠物,猫的听话,狗的忠义,人们完全可以凭此获得一份精神寄托。如果这份精神的愉悦在其他地方无法找到的话,猫狗等宠物就会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猫护狗也就难免会进入近乎偏执的境地。如此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杀狗虐猫痛恨到极点,甚至是不惜自毁形象而破口大骂了。
爱猫护狗“运动”大行其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长期以来给爱猫护狗贴上“爱心”的道德标签,诱导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加入到爱猫护狗的队伍中来。媒体大力宣扬爱猫爱狗,想来是要借此来宣示自己的“道德文章”。同时,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对媒体来说,“爱狗容易爱人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媒体热衷于爱猫护狗的宣传,而对一些核心问题和主要社会矛盾采取“鸵鸟主义政策”,就不会“惹是生非”,更不会招惹权贵引火上身,这或许是媒体热衷于宣扬爱猫爱狗的内在原因,也是“狗道主义”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