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表态富有深意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2月27日 转载)
稿源:南方都市报
(博讯 boxun.com)
教育部发言人近日表示,教育部对南方科技大学在教改方面的探索持支持态度,希望南科大筹建工作能够得到广东省更多支持,积极推进。这也是南方科技大学在尚未得到招生权的情况下决定自主招生后,教育部首次就南方科技大学的问题作出的表态。
如果把内容提炼一下,上述新闻实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教育部发言人表示,教育部对南方科技大学在教改方面的探索持支持态度”。但如此一来,新闻的看点几乎就完全没有了,因为在南科大筹建之初,教育部领导就曾寄望其为高校改革探路,而从深圳提出筹建南科大的设想直至现在,公众又何尝见过教育部对南科大“不支持”的表态呢?这种支持形诸教育部关于南科大的各种言辞之间,更可从以其为主导形成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找到逻辑的联系。从这一角度看,教育部发言人此番表述了无新意,只是在陈述一个公众并未否定的事实而已:教育部的确一直在支持南科大。
然而,当记者行文之际掺入南科大自主招生这样一个艰难的决定时,新闻的蕴涵就丰富得多了。尽管教育部并未针对南科大没有获得招生许可证的问题而进行特别的回应,因为从时序上讲,南科大决定自主招生在前,现在教育部“支持”的表态在后,所以,“教育部对南方科技大学在教改方面的探索持支持态度”仍然不妨认为是一个能够完全成立的判断,问题也许只有一个:教育部给予南科大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支持呢?
支持当然有许多种,鼓励、赞赏、期待式的表态是一种,批准南科大筹建等是另一种,也许形式有异,但对在重重荆棘中前行、背负高校改革之期望的南科大来说,都堪称真实、温暖而有力。虽然南科大未能获得招生许可也许让教育部表述的“支持”略显尴尬,但另一个事实是,至今为止,教育部对南科大的自主招生没有明确的回应,这是否可以解读为,对于南科大的极其艰难的决定,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部不反对不批评更没有干预和阻碍,就也可算是一种“支持”了呢?
其实即便是得到这样一种支持,南科大和公众一颗久悬的心也可以稍稍放下来了。众所周知,当下高等教育的一大症结就是大学缺乏招生自主权和授学位自主权,而南科大意欲冲决的,就是这种大学自主权不足的格局,现在当其决定自主招生,面临自己所发文凭不被相关方面承认的情势时,正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而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观察,一项主管部门不明确反对的改革,只要择人得当,多能取得成效,而如果遭遇主管部门的明确反对,则夭折的前景可知。以广东和深圳主政者的眼光及地方经济实力,以朱清时校长的人脉、资源和魅力,南科大既然已经选择上路,只要不凭空生出一种生拉硬拽的力量,其美好愿景肯定不是虚设而已。
自然,自主招生虽应是揭橥高校改革大旗的南科大的既定目标,而目前这种局面则似乎来得稍早了一点,但细细审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就会发现,其中未必不潜藏着机遇。这种机遇从舆论对南科大极其艰难的决定的赞扬,乃至勇敢报考者盈门这两点上已经显露无遗,可以认为,在此之前或者之后,南科大自主招生的决定可能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在中国高教改革史上砸下这么深的印记。当就业无门的高校学生以撕毁文凭表示抗议时,当名校的毕业生暴露一个又一个高分低能的笑话时,所有人都会思索:文凭的含金量应该体现在哪里?多一套教育评价的机制是不是坏事?在这个时候看南科大的看似鲁莽实则蕴藏大智慧的决定时,浮上心头的也许是一句由衷的感叹:都赶上了!类似的感叹,毫无疑问缘于对时代特征的体认。
所有支持改革者的表态都应该得到赞扬,但愿在教育部的支持之下,南科大的改革之路会更加通畅。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