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以什么理由建造南京爆炸纪念馆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8月07日 转载)
来源:华商报
(博讯 boxun.com)
到现在为止,被“728”南京大爆炸轰然巨响震伤的许多耳膜,隐痛依存,那片天空里硝烟气味,也未完全散尽。然而,在那片很多人没来得及仔细打量的废墟上,很可能就要矗立起一座纪念馆。据说,这个计划已得到当地相关部门认同,目的是为提醒人们珍惜平安、珍惜生命。
在废墟上栽花种树,然后幻想凤凰涅槃,这种老套臆想经常被演绎成特定现实。在我看来,总是以为上升到拔离大地的高度,就能承载起纪念的价值,这种思维其实很可悲。
此次南京大爆炸当然值得记忆,或者说,值得纪念。但是,它需要的载体,绝不是一定要指向高大华丽的纪念馆。在我看来,就算保留那一片废墟,都可能比纪念馆更为真实与冲击。
南京是座饱受苦难的城市。在那里,我有过多年生活经历。在许多个夏日午后,我曾走进那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立刻会脱下满身的炎热喧嚣,在内心注入浓厚的悲凉,仿佛听见历史冤魂沉重的低泣。我始终有种巨大遗憾,就是南京未能像奥斯维辛那样,成为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一块共同的哭地。
对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了其中原因。很简单,有了宏伟的纪念馆,但南京并没有足够勇气去真正持续面对历史真实。当很多历史都被划进“禁区”,后人在历史面前就会有太多的价值混沌。
官方通报说,此次南京爆炸造成13人死亡和200多人住院,其中14名属危重受害者。这一切,足以标注这场灾难的严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与关切。这些天,我持续关注与南京爆炸有关的新闻。记忆最深的,还是在事件现场,那位官员质问电视台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把电话给我,哪个让你直播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悖论——— 当此时真实不能被更多人记录,又如何保证未来历史不被扭曲?
于是,我越发对立馆纪念南京爆炸的行为,产生难以名状的厌恶。真正影响一个人内心情感与信仰的,永远只能是真实与真相。若历史真实不能被记录,若现实问题不能被批评,就算现在南京弄出一座比“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大更华丽的建筑,最终带给人们的感觉,也很可能只有空洞与苍白。
作为公共建筑的纪念馆,是用来记忆与教育的。如果一个人记忆的理由不能足够的真实,这种记忆也就没什么意义;如果一种教育的依托本身就不够深入,这种教育也就不可能产生效果。越来越多人之所以远离纪念馆,说到底,也就是因为有很多纪念馆并没有真正把“真实”两个字放进去,更没有把“反思”这篇文章做透了。
纪念馆从来不是作为教育普通老百姓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一些官员把丧事当喜事办的政绩。我觉得,如果南京非要建这个爆炸纪念馆,那就得让公众看到足够的“真实”与“反思”。为表达对逝者哀悼,对伤者悲悯,我还大胆建议,南京真拿出勇气,学岳王庙那样,在纪念馆门前面也跪上几个责任人,其中包括那些破坏记录真实的人。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南京爆炸事故 为环境风险敲响警钟/邓海建 南京爆炸工厂拆迁者被曝与多位官员交情笃深(图) 因披露南京爆炸死亡人数:黄轶愚获释 因披露南京爆炸死亡人数被抓的推友黄轶愚明天获释 南京爆炸事故一名肇事者曾行贿 刚刚结束缓刑期 黄轶愚因发布南京爆炸死亡人数被拘留 南京爆炸事故 肇事者曾行贿拆迁办官员 南京推友黄轶愚因披露南京爆炸死亡人数被抓 目击者称南京爆炸遇难者不止13人 受害者难索赔 南京爆炸事故4人刑拘 正评估损失并制订赔偿方案(图) 告急:南京爆炸伤者众多致血库(图) 南京爆炸 三公里远商铺玻璃损毁 记者直播南京爆炸事故遭官员责问画面被播出(图) 南京爆炸现场官员丢脸:哪个让你直播的(图) 南京爆炸事故系施工挖断管道导致丙烯泄漏所致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