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评论
] 页面有问题?请点击打印板-》
打印版
[
推荐此文给朋友
]
[
博讯主页
]->[
大众观点
]
楼市需要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吗
(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5月18日
转载
)
来源:京华时报
(博讯 boxun.com)
媒体报道称,近日国家发改委正牵头起草“更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力度和范围将大于“国十条”。如果消息属实,无疑暴露了在楼市调控问题上急功近利的心态。
楼市的问题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慢慢积累起来的,再严厉的政策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问题。就政策本身而言,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国十条”,只要执行到位,就能够让楼市趋于平稳,让房价回归理性。
如果此时再出台更多、更严厉的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眼下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决策层对楼市调控的目标定位是什么,是把过高的房价压下来,还是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如果目标仅仅是把房价压下来,使房价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那么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也未尝不可。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却不能指望下猛药式的单纯调控。因为房价急剧下降会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绩,在政绩考核机制没有改革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可能让房价一直低下去。如果调控政策过猛,脱离了经济发展规律,脱离了地方政府的可接受程度,那么离新一轮反弹就不远了。
现在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要明确楼市调控的目标定位,即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眼睛老盯在房价问题上,而要把目光放到能够提供多少住房上,让高、中、低收入阶层都有条件住上适合自身条件的房屋。正因如此,对楼市的调控必须立足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出台调控政策,让房价回归理性,并避免大起大落;二是出台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住房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改革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不再让地方政府的工作只围着GDP 转;第二要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解决目前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问题,让地方政府能够真正从“土地财政”中跳出来;第三要积极寻求解决地方债务过重的途径,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否则要让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中跳出来也很难;第四要建立地方政府解决民本问题责任制,对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充分考虑民生问题的地方,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总之,楼市问题关键不在政策如何密集、如何严厉,而在于长期坚持、全面落实、不打折扣,并能积极按照经济规律和国情特点稳步推进。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
搜索功能
):
楼市红色恐怖/董藩
楼市自由派学者的绚烂/陈顺
楼市观望危害漂流/陈宝存
五月北京楼市进入深度调整期/吴京辉
当心楼市降温砸脚/陈云峰
中国楼市进入冰川期/潘石屹
五一楼市“打瞌睡”宣告了房价大跌趋势明朗
贾卧龙:五一楼市暗藏杀机 降价势在必行
楼市三大问题/华沉思
大陆楼市大逆转港台海外华侨十分紧张
楼市丧钟为谁而鸣/顾彤
楼市政府权力的再分配/任志强
楼市恐怖主义:疯狂与昏溃
楼市泡沫与政策泡沫
中国楼市是史上最大泡沫之一必须刺破/谢国忠
楼市真的要崩盘?其实是算错了时间表!
金岩石:楼市不在崩盘前夜 而是超级泡沫升腾前夕
楼市伪低碳面面观/陈云峰
楼市泡沫坐轿者快把抬轿者压垮了/张庭宾
中国“楼市新政满月”学者市民有感
恒大降价无人跟进 中国楼市陷入僵局
北京楼市出现退房潮客户违约比例达7成
住建部批评部分地方落实楼市调控政策不力
中国楼市报告:去年调控脱靶 手段无效
《国十条》楼市新政出台:楼市不疯狂
房价调整预期升温京沪深五一楼市冰封
李克强拼命打压楼市 地方政府不买账
北京楼市新政后8个新楼盘2377套仅售出1套
新华社刊文:楼市步入高位调整期
(图)
李克强对楼市出重手打压 为接任总理下狠手
温家宝对楼市痛下狠手/韩世同
福建莆田坠楼市长追悼会今日举行
央媒近期集体炮轰楼市 背后“不能说的秘密”
两会:楼市咋成“臭豆腐” 代表委员批房地产暴利
政令不出中南海 诸侯争相托楼市
又一“地王”被收回暴雨中楼市盛宴能玩多久
北京收回双料地王 强烈震动周边楼市
上海市委书记放狠话 楼市投资客面临重创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联系我们
All rights reserved
博讯是畅所欲言的场所、所有文章均不一定代表博讯立场
声明:博讯由编辑、义务留学生、学者维护,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另外,欢迎其他媒体 转载博讯文章,为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以及所承担风险,尊重博讯广大义务人士的奉献,请转载时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