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评论
] 页面有问题?请点击打印板-》
打印版
[
推荐此文给朋友
]
[
博讯主页
]->[
大众观点
]
互联网官民大博弈:筑防火墙与翻防火墙
(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10月28日
转载
)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今年的9月和10月,按照很多网友的说法,是叫做“Great Fire Wall”、或者“防火长城”的中国国家网关的信息管制措施不断升级,也就是发飙了。不仅是过去一贯频闭的一些境外的新闻网站,比如说港台媒体、或者BBC的中文网,也包括时政内容比较多的一些比如美国华人社区的论坛、或者是网络二载零的一些主要服务,象Twitter、YouTube。
(博讯 boxun.com)
现在这次不断升级,很多提供翻墙工具的技术站点、很多网民已经熟悉的翻墙工具,或者代理去泥水道全都失灵了。这一次,“防火长城”封锁之严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不过,从6月起,就被“防火长城”封掉的推特网上,目前仍然至少有二万名中文的推友。中间很多一部分都是从国内翻墙过来的。在这些推友中,对这样的封网行为的升级,当然是一片骂声。而对封网的抗议也不仅仅是在境外的推特和博客,在国内关心时政的论坛、博客中,同样是一片谴责之声。
有意思的是,在正式媒体上也出现了一篇署名“涂子方”的评论文章,题目就是《墙与翻墙》,在网上被广泛地传播。
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在谷歌或者百度中输入“翻墙”这两个汉字,可以看见不计其数的条目。发帖的内容,有抱怨的,有骂娘的,有求助的,有出主意的,有义务提供软件下载地址的……,总之是十分的热闹,“墙”和“翻墙”成为中国当代网络上的一道风景线。
作者接着说,“墙”是一类软件,“翻墙”是另一类软件。“墙”软件是要让你网民过不去,“翻墙”软件则是给你网民送梯子。双方较量,永无止境。墙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梯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这几句并非隐晦的评论,在我看来,是《南方都市报》用“打擦边球”的方式,已经提出了一个大众网民如今的日常体验,那就是“墙和翻墙”。我们如果把时间退回到2000年,那时候“防火长城”还没建成,相对来说能够上网的还是比较少的一批技术精英。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网民的数量高速增长,中国网民现在是号称三亿以上。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中间相当数量的网民正是在过去十几年中,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迅速崛起的城市中产阶级,也就是中共统战部叫做的所谓“新阶层”。
这个在小区买了房子、有了车、也能够宽带上网的白领或者新阶层,显然除了要求《物权法》,也在逐渐对言论自由提出更多的要求。而“防火长城”如今的架设、国内网络管制的日趋严厉,说到底也正是影响着这个阶层的上网体验。《南方都市报》其实就是给这个新阶层的人看的报纸。
所以,登出这篇《墙与翻墙》的评论文章、打批评政府封网政策的擦边球,其中的原因就是封网已经成了这个城市中产阶级阶层普遍的经验和关心的问题。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
搜索功能
):
对中国互联网的忧虑/胡泳
人民的呼声响彻大陆互联网/陶达士
巩献田:话语权与互联网
最近一周的中国互联网,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
中国已经不能完全压制互联网中的信息
邓玉娇案:凸显互联网网内外的公民力量
你怎么看?杭州今起实行新互联网管理新条例:发帖写博要登记身份
杨恒均:让互联网成为言论自由的试验场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
(图)
王晓阳:中国人用互联网为奥巴马欢呼
五问2009:信访、互联网、治安总队、央视/何天
胡泳互联网是一个未完成的公共领域/李国盛
胡锦涛:尽快开放国内互联网/坐牢19年的上海市民俞忠欢
山西娄烦特大事故瞒报被揭,互联网立大功
真正借奥运雄起只有无线互联网/王艳辉
中国检查互联网激起公愤/DW
互联网正把中国扁平化/北野
中国网民党:让我们为互联网的胜利而欢呼吧!
张朝阳断言互联网迎来“自媒体时代”
Tor桥在中国使用量大幅激增 唯色翻墙搭桥抗议互联网封锁
(图)
互联网空前审查 Tor在中国首次翻墙失效
谷歌用户下跌雅虎出走中国 互联网审查打压影响国际投资者
独家:各地官员要求把国庆期间收紧互联网的措施变成法律
广电总局剑指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改变中国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卢展工:党政领导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获得信息
(图)
广电总局加强管理互联网视听节目
删完帖子又封杀博客 互联网新一轮打压再现
互联网舆论监督引起中国官方的忧虑
信产部首任部长:没有互联网,国家会更封闭
新疆局势严峻,当局对互联网信息管制不断升级
中宣部:互联网有害信息查询关键字,新疆事件要以新华社统一口径
(图)
谷歌中国电邮无法登录 互联网监控力度加大
以北京为榜样,中国将建立挺进互联网的密探大军
政治局会议讨论互联网,温家宝不支持严控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绿坝遭全国人民激烈反对之后中国又出打压互联网新招
中国政府在互联网中的“长城”继续施工
德国之声邀请杨恒均讨论互联网与中国人权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联系我们
All rights reserved
博讯是畅所欲言的场所、所有文章均不一定代表博讯立场
声明:博讯由编辑、义务留学生、学者维护,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另外,欢迎其他媒体 转载博讯文章,为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以及所承担风险,尊重博讯广大义务人士的奉献,请转载时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