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经济危机主要肇事者/杨松林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11月05日 转载)
中国本来就是全球虚拟-赌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1]
(博讯 boxun.com)
美国去年发生次贷危机,中国人好像啥事儿没有,楼市高股市旺,甚至还觉得有点热。今年股市、楼市都跌了,加上天灾人祸,也觉得还是自己的问题,于是别的国家无碍。六月美国两房危机,几家投行破产的破产,转业的转业,政府下来救市,中国人在看笑话,觉得美国人要倒霉了,“中国基本面依然还是好的”这句话一直在政府官员和媒体里讲。一直到10月初,沿海出口加工企业开始出问题,才有人意识到似乎会波及中国。即使如此,所有人还都认为这是西方经济问题殃及中国,如果我们把自己做好,刺激出强劲内需,会既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又 能顺利度过难关。
贫道不这样看。贫道以为,所谓资本主义进入虚拟-赌博经济阶段,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自己完成的,而是在全球化圈子里的国家共同完成的。虚拟-赌博经济由两个大的经济体组成,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另一个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在70年代开始,90年代加剧的虚拟-赌博经济发大发展,就没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工业化和经济高速增长;同时,没有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牺牲资源、环境和国内消费,西方全玩儿虚的也进行不下去。典型的是中国和美国,基本就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少了谁对方都不存在。在当今世界经济框架中,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美国消费旺盛,中国生产发展;美国需求下降,中国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这才是经济的基本面。甚至可以说,没有中国的掺乎,世界走不到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详细点说,可以这样看:
先说说过程
1971年,当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是所有商品都具备稀缺性。货币无非是一 种特殊商品,一样有成本。当世界货币——美元印出来就能花,市场经济的规则必然发生巨大的改变,所有开放性国家都会被卷进去。
美元与黄金脱钩,其积累的泡沫立刻显示,与全球经济联系最紧密的西方国家的本币必然升值,企业出口受到严重影响[2]。于是各国央行也不得不滥发货币以熨平汇率,你来我往,造成70-80年代西方汇率急剧动荡[3]。滥发货币必然通货膨胀[4],各国央行只得提高利率,但利率一高不仅会抑制需求,还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于是只好再降低利率。实际上,在这个时期西方工业国已经无法实现“汇率稳定”与“有能力通过独立货币政策调整经济”二者“兼得”,搞得各国通胀加停滞,折腾的西方国家在70年代到80年代简直没法活。
市场经济自己寻找到了出路。一些选择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往往对汇率进行管制,资本准进不准出。这种“僵化”的金融体制却是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金融环境。同时,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价格要远低于发达国家,于是西方工业国的产业资本开始向这些国家流动,并在90年代开始趋向高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恶劣,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利息也越来越低,驱使资本流向汇市、股市、期货、楼市等金融领域获取利润。而这种以完全追求“交换价值”而不考虑“使用价值”的市场必然是一种追涨杀跌为基本规则的赌博场所:资金流入越多,盈利越多。盈利越多,资金流入越多。再加上这个时期西方大搞“金融创新”,大幅提高“杠杆率”,让赌博者可以“以小博大”。到了新世纪,金融市场发生的交易额从七、八十年代是实体经济的2、3倍,提高到将近100倍。
于是,世界资本形成一个分流:一方面产业资本流向所谓新兴市场国家,一方面大量金融资本流向汇市、期货、股市等赌博市场。赌博场所不怕钱多,进来越多吸纳资金能力越强,西方国家不再出现通货膨胀。[5] 滥发货币又不通货膨胀,控制投放和利率的独立货币政策就不那么重要。这样,西方国家自然把稳定汇率,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作为首选政策目标,弱化了“独立货币政策”。[6]
吸纳了大量外来直接投资的新兴市场国家加快了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财富也有积累。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开始压迫这些国家金融与国际接轨,开放金融市场,成为完全资本自由流动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的本币完全没有国际货币性质,资本外流只能以国际货币形式流出(日本、英国、德国等国货币有一定的国际货币性质,可以以本币形式流出),因此这些国家金融本身就有致命缺陷。最主要的是,西方资本是玩赌博经济的专业人士,掌握巨大的金融资本。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接轨后,无一例外得遭到西方金融资本的洗劫,大量财富被西方席卷一空,成为虚拟- 赌博经济必然发生的一种事件和组成部分。[7]
到了今天,只有中国还没直接挨着一刀。[8]
以上是这20多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自己不生产,不创造物质财富,美国、英国等连续几十年外贸逆差,还越垒越高,怎么还能繁荣发展,消费持续增加二十年呢?
再说说原理
按理说,消费繁荣依赖中产阶级的扩大和收入提高,收入越平均化需求越旺盛。但最近二十年是西方基尼系数扩大,中产阶级减少的一个时期。美国自二战到80年代,基尼系数一直在0.32-0.35%之间,90年代达到0.4,06年达到0.47。日本、英国等基尼系数也在上升。美国年收入 2.5 -7.5万美元的中等收入人口逐年减少, 2.5万美元以下和7.5万美元以上的两个族群都在增加。,从1970年到2003年,1/5收入最低家庭收入占国民总收入份额从5.5%降的4.1%。1/5收入最高的家庭则从40.9%,上升到47.6%。达到了二战后最高水平。日本把年收入600万日元作为中产阶级底线,2004年低于此数的个人已占日本纳税总人口的78%,更有37.2%的临时雇员月薪不到10万日元。欧洲中产阶级也在降低。[9] 由于收入越低,消费率越高,这么大的群体收入降低,按照一般规律,美国和西方应该早在90年代就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
虽然这个时期发生了新兴的信息产业投资机会,但信息产业与先后出现过的机械、重化工、电子等资金密集型产业相比,资本形成的空间要小得多,并不存在连续二十多年巨额投资的机会。2000年美国信息泡沫崩溃时,信息产业股票总值才占全部股票的6%左右,而其真实资产就小得多了。走遍美国和欧洲,看不见多少工厂,到处山清水秀,那里的人不创造物质财富,但却过了十几年物质丰富的生活。
虚拟-赌博新经济是由两个面组成的。一面是,美国和西方通过“创造”了财富和需求,一面是新兴市场国家损失了财富提供供给。
把当今世界经济定义为赌博经济,原因是所谓股市、汇市、期货等金融市场更接近赌博规则。我赌这支股票涨你赌它跌,你卖给我,涨了我赚你赔,与投硬币赌输赢差不多。但这个赌场与一般赌场不同的是,一般赌场无论进来多少人和钱,某甲赢得钱一定是某乙输的。在金融赌博中,有些赌具同一般赌场特点一样,如实物期货和汇市,因为最终要交割,进来钱多钱少不一样。但股市、金融期货和楼市就不同,它们的供给量增长有限,只要流入资金速度大于供给增长速度,等于给每个筹码加了点钱,于是总体赢面就大,也就是赚得多赔的少。
这样的赌场很像我国很多非法集资。一个 农村老 太太说到她那里存款月息20%,开始将信将疑存上1000元,结果下个月真的给你200元,来这里存钱人就增加,老太太支付利息的能力就增强。只要每月新增存款增长率超过5%(超过部分是老太太的花销),老太太和存款人一定“共赢”还不穿帮。虚拟赌博新经济中,各国央行就是庄家,各种投资者就是存款户。他们同老太太不同的是,市场钱少了,他们创造金融“衍生品”和杠杆,创造“裸卖空”等无本赌博法,市场上钱大大增加。同时,哪天新增存款达不到5%了,他们会直接印票子。这次经济危机各国央行出来所谓“救市”,无非是再印几万亿美元让这个游戏不至于中断。赌赢了大家赚,赌输了有人兜着。这样的好事情都让美国人得了,他们 怎么能不幸福!
这就是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
于是大量资本涌入赌博市场,股票、楼市、金融期货持续上涨,总体获利机会越来越大。西方国家居民储蓄率降低,不是没钱了,而是把钱都投入赌场了。零首付买个30万的房子,两年涨到50万,房子就成了取款机,除了够付月供,还能过个好日子。只要能不断膨胀金融市场,这个游戏就能持续下去。
这二十年多年来西方赌博经济的兴起,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两极分化加剧情况下,多了个大家发财的机会,总体购买力增强了,成为世界 最主要的消费者。
虚拟-赌博经济的另一面,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存在。
所谓新兴市场国家,就是选择改革开放政策,与这次变动接轨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代表开始是拉美,接着是亚洲四小龙四小虎,90年代以后是中国。由于前述过程中大量西方产业资本流向这些国家,世界贸易额快速增长,这些国家工业化加快,并先后取得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 。(见表1)
表1 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时期经济增长率(按汇率计算 亿美元)[10]
国别 跨越年份 起始年 结束年 跨越年数 年均增长 二产业比重变化%
中国 80-07 2017 26881 27 10.1% 48.5-50.9
巴西 70-97 423 8204 27 11.6% 38.3-43.7
阿根廷 70-97 316 2929 27 8.6% 42.3-41.2
墨西哥 70-95 383 3633 25 9.4% 25.4-35.9
马来西亚 70-96 42 1009 26 13.0% 25.2-47.3
韩国 70-96 90 5202 26 16.9% 28.7-45.1
泰国 70-96 71 1814 26 12.9% 25.3-39.8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是与世界经济转入虚拟-赌博经济,一批发展中国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是 一致的,是世界新经济的一部分。
中国从90年代开始,转入了出口导向型经济。自90年开始外商直接投资开始攀升,随着1996年下调人民币汇率,出口依存度上升;贸易盈余增 加;贸易盈余占GDP净增额比重增加,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见表2)
表2 年均直接投资(亿美元) 出口依存度 % 年均外贸结余(亿人民币) 顺差/GDP净增额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
86-90 61.7 12.7 -136 -8.1 14.0
91-95 711.0 7.6 113 1.4 23.3
96-00 455.7 31.8 2478 41.4 10.6
01-05 1219.2 27.8 3503 23.6 11.4
06-07 1375.2 36.1 16548 52.7 15.3
也就是说,中国自90年代后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盈余。因为出口盈余等于国外需求支撑的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外贸结余,仅靠内需支撑的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率在1995-2000年只有5.7%。而不是8.6%,01-05年只有6.9%而不是9.6%。06-07年均增长率 5.3%而不是11.3%。出口和 实现盈余已经成为中国现有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基本模式。
新兴市场国家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起什么作用呢?根据摩根斯坦利研究部的研究,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国家在80年代初出口占GDP大约18%,国内消费占GDP的60-65%。到2006年,出口占GDP比重增长到46%左右,而国内消费占GDP比重下降到46%左右。两条曲线在46%左右汇合了。也就是 说,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国家在这20年来牺牲了自己居民的生活水平,少消费了三分之一的商品,去提高了西方人的生活水平。从统计年鉴上也可以证实。(见表3、4)
表3 西方几国消费率变化(按本币计算)
1990年 2006年 居民消费率变化% 总消费率变化%
支出法GDP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支出法GDP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美国 57572 38399 9788 116972 82143 18446 66-70 84-86
日本 437 230 59 496 285 89 53-57 66-75
英国 5573 3490 1103 12093 7893 2634 63-65 82-87
表4 中国改革以来按五年平均计算消费率变化(人民币 亿元)[11]
年份 支出法GDP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率 变动幅度 政府消费率 总消费率
81-85 6811 3438 969 50.5 14.2 64.7
86-90 14967 7512 2033 50.2 -0.6% 13.6 63.8
91-95 40103 22589 5766 56.3 12.2% 14.4 70.7
96-00 86446 38576 12584 44.6 -20.8% 14.6 59.2
00-05 142939 58734 21440 41.1 -7.8% 15.0 56.1
06 221171 80121 30293 36.2 11.9% 13.7 49.9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虽然消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甚至在97年后略有上升,只有中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幅 度非常明显。这次下降发展在90年代后期,到2006年比90年代前期下降35.7%,消费占支出法GDP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
以上事实说明,虚拟-赌博新经济基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这个经济体中是需求方,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是供给方。美国内需越来越大,中国内需越来越小。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简单说就是这个局面。贫道早在2004年就对此评论说,这种经济形态叫虚拟经济也可以,叫赌博经济也可以,但贫道看如果叫“寄生经济”也不妨。
结论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存在是西方虚拟经济存在的基础,西方虚拟经济的出现必然产生新兴市场国家。两者缺了谁都构不成现在的全 球化基本格局。
那么,为什么贫道说中国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道理是这样的。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