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军队花了几代的钱,但指挥能力和战斗力退化了几代? 请看博讯热点:四川地震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5月16日 转载)
部队都有工兵,那是长征时候就有的,工兵的任务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保障部队人员和装备通过。现在呢,花了那么多钱,科技建设了多少代之后,工兵已经有更专业的兵种了,而其中的舟桥部队,就是一个主要兵种。
(博讯 boxun.com)
面对汶川地震,是应该检验检验部队的指挥能力和战斗能力了。
红军时代红军时候原始材料原始技术,都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保障部队和装备通过,现在技术已经发展了多少代了,部队都有专业化的舟桥部队,舟桥部队架桥,大约就是半个小时。我们没有看到一座这样的桥吧?
几十公里距离,部队一个突击就过去了。战争时候的急行军,每昼夜可以达到200里,林彪率领部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距离灾区太近了,地形条件也太相似了。
如果指挥得当,估计在12个小时之内,突击部队就可以到达县城,6个小时到达映秀。24小时之内,遍布每一个乡镇。人员到达了,这么点吧点的距离,就是步话机,也可以建立全方位的通讯联系,飞机空投也就完成了。
为什么在过来那么长时间后,始终没有汶川的信息?
空军也好,航空兵也好,是在地震发生一天后才飞临上空,开始空投。而只有7架次。
看看救灾的部队,预警机概念,没有;卫星通讯,没有;舟桥部队工兵开路,没有;突击部队侦查部队,姗姗迟到……。
对比台湾处理地震,简直是现代化和古老的故事。
看来,我们的部队的战斗力,比红军时候已经退化了好几代老;指挥能力呢,更是落后了红军n代了 。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