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陈景润和徐本禹算不算“高素质人才”?
(博讯2006年7月13日)
● 陳一舟(山東評論家 歐洲導報社供稿)
(博讯 boxun.com)
12日,北京朝陽區政府發佈《朝陽區奧運功能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奧運功能區將形成“一軸奧運景觀大道,兩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和健翔科技園,三區生態旅遊區、文化教育區、宜居生活區”,及四大產業支撐、五大重點任務等態勢。《規劃》稱朝陽區將加強該區域人口規模調控,適當控制低價商品房的開發建設,減緩戶籍人口增長過快的勢頭;以高檔商用公寓開發建設為主,吸引高素質人才。(《新京報》7月13日 新聞鏈結:http://news.163.com/06/0713/06/2LT2KBU40001124J.html)
以高檔商用公寓開發建設為主,吸引高素質人才——這種城市建設開發的態度,令人疑惑。用高檔住宅開發來吸引高素質人才,這豈不是說,有錢人都是高素質人才?這可不是筆者在“扣字眼”和強詞奪理。試想:窮人能買得起豪宅嗎?只有那些富人階層。這樣一來,凡是未來能有幸入住於此的高檔住房業主,大概都是被“吸引進的高素質人才”;反之,不論你素質多麼高,只要你買不起如此高檔住房,也就成不了“高素質人才”。
這是一種荒唐到頂點的悖論。“高素質人才”是不分貧富的,一個人素質的高低並不取決於經濟狀況的優劣。富人中固然有不少高素質者,但窮人或者普通人中也不乏素質高者——比如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為家裏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一直到去世,陳景潤的經濟狀況都非常窘迫;再比如,感動中國的徐本禹,他家庭貧困,靠社會捐助和勤工儉學讀完大學。之後,這位22歲的小夥子保留研究生學籍2年,志願到貴州貧困山區義務支教,被評為2004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陳景潤和徐本禹算不算“高素質人才”?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如果沒有“高素質”,陳景潤拿什麼證明“歌德巴赫猜想”;如果沒有“高素質”,徐本禹憑什麼感動十幾億中國人!但這兩位“高素質人才”無一例外地都是窮人,按照北京朝陽區的這種管理邏輯,他們沒有經濟實力購買高檔住宅,也不能稱為“高素質人才”了。
很顯然,將這種荒唐悖論寫進城市規劃中,不是“用詞不當”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問題。作為城市管理者,持有這種“態度”是相當令人失望的,也是極其危險的。
(原載國風網歐洲導報論壇http://www.guofeng.info/bbs/index.php)
[博讯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陈一舟:公共演習能否不再搞“資訊封鎖”? 舒圣祥、陈一舟:大可质问的“钟南山被抢为何破案神速” 陈一舟:“城管被泼油”与群体性盲动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