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中国政治改革何处去? 请看博讯热点:政治体制改革
(博讯2006年7月12日)
2005年被中国官方形容为“改革攻坚年”,不料到了该年底却出现以“反思改革”为名义的声浪,对改革过程中暴露的各种弊端提出质疑,各方在辩论中也隐约出现反对改革的议论。
(博讯 boxun.com)
反对改革者认为改革带来的弊端所引发的民怨,已经超过改革的成果,如果不停止,将导致社会动荡,影响政治稳定;支持改革者则强调问题不在改革,而在改革得不彻底,唯有在政治上认真改革,才能消除改革过程中的弊端,从根本上达到发展与稳定的双重效果。
除了中国国内的压力,外界也一直关注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国际媒体期望胡温体制的开明作风能反映到政治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也或明或暗地向北京施压,造成中共强硬派对于“颜色革命”的忧虑。
政治改革因而成为困扰北京政坛的敏感话题,虽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不同场合都讲政治改革,但是却没有明显的大举措。
胡锦涛4月访美时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提问说,今后将根据中国国情及人民意愿,稳妥地推行政治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施以法治国,保障公民,以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
他同时强调,中国愿意借鉴外国政治建设的经验,但不会照搬外国政治制度的模式。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中国能够实行什么样的民主?》的文章中说,世界上民主形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选举民主、谈判民主和协商民主。他虽然指出“要把选举民主、谈判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三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多地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但根本的前提却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再配合“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在这个语境下的“民主”,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西方民主制度的三权分立、媒体监督、自由选举的概念;“政治改革”因此几乎是“良善治理”的同义词。
温家宝去年8月主持国务院常务会时提出重点推动四项改革,除经济、社会、对外开放改革外,就是“推进政府职能改变的改革”。
“一党执政”的政治改革前提在今年6月公布的《从经济发展角度思考和设计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从这份由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撰写的报告,可以窥见中共推动政治改革背后的思维。
报告的主要建议包括:一党执政制、以法执政和治国、管制新闻、建立服务型政府、县和县以下政权体制精简、各级政权收入与事权相统一的财税体制改革、改革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方式、国家掌握所有土地的终极所有权、严格限制吃皇粮的人数、法律和法规形成的民主化方式和程序、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差额选举、发育和发展民间组织等。
贯穿整部报告的主要观念是“成本”,包括提高行政效率来降低统治成本,考虑在现有条件下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成本所能作出的政治变革等。暗藏其中的另一个成本考虑是:政治改革原地踏步所可能带来的社会动乱成本,毕竟以目前民间对于腐败的不满程度,已经到了不是官方可以轻易忽视的地步。
但是钳制媒体,民无恒产(土地),对权力缺乏外部的监督,是否真能有效压缩统治成本,仍然有待事实考验。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转型的痛苦过程以及艰巨代价,让渐进式的政治改革在中国有一定的正当性。政治改革确实蕴含经济和社会成本;突变式的改革或许得让全社会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最终得不偿失。
乐观地说,经济越发展,社会越多元开放,政治改革的压力虽然越增加,然而代价也会越轻,从协商民主过渡到选举民主也越有可能平顺。
报告在结尾时就意味深长地指出:“等再过几十年后,在一个国家实力较强、人民较为富裕的基础上,让我们的后代们去按照他们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需要,依靠他们的政治智慧,去选择他们更加满意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叶鹏飞
*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伍凡: 七一有感:评中共政治改革 没有政治改革,何来 “ 点滴进步 ” ? —— 驳冼岩/曾节明 震撼!胡锦涛宣布已经完成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否急不可耐 为何中国地方官僚消极反抗政治改革? 人权——中国政治改革的生命线/全林志 北海青年:香港的政治改革如何继续? 逼上梁山 胡锦涛将启动政治改革? 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改革就欠中南海的东风 吴庸:真的要“全面启动‘政治改革’”? 梁京:让人不敢乐观的政治改革 曾宁:政治改革从释放张林等开始 曾宁:政治改革从释放张林等开始 中国政府搁置政治改革之谜/冼岩 海壁:公有制下的政治改革是一条死胡同 王希哲:赵紫阳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一面伟大旗帜和丰碑 草庵居士悼念专文:赵紫阳:政治改革将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 刘宗正:中国后共产时代的政治改革 诸葛青:江泽民失败的主因:政治改革的成效 美副国务卿称中国应进行政治改革(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全面啟动“政治改革” 美国务院:中国未能加快政治改革步伐 刘晓波:中国政治改革刻不容缓──再祭紫阳 谭慎格指胡江交易有碍中国政治改革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