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再谈治理矿难和污染 请看博讯热点:煤矿灾案
(博讯2004年5月23日)
刘明竟/“山西又有煤矿爆炸了,四川沱江又被污染了。”北青报指出,针对这种顽症,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可是需要细察的是,壮士断腕的动力何来,壮士断腕之后又如何呢?
顽症,提示我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治愈的难度比一般的疾病大,二是其病理还不那么明显。因此,必须要有狠功夫才能一了百了,似乎非壮士断腕不可:把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的小煤矿统统炸毁,把达不到排污要求、选址违反环保要求的企业强制搬迁或勒令转产。 (博讯 boxun.com)
壮士断腕固然可歌可泣,它提示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比起从前的思路明显更深入更实际了一层;也渲染了敢做敢为的巨大决心和悲壮氛围。说服力,当时是无比巨大的。可是问题在于,壮士断腕毕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下策,实际上仍然是简单把腕砍掉了事,没有刮骨疗伤的功效。顽症与一般的疾患不同之处正在于它们背后强大的金钱诱惑、复杂的利益格局、甚至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保护主义情节,如果不首先从分析这些根本的病理入手,恐怕壮士之腕会砍而复生的多。
砍而复生或许还是种比较乐观的估计,因为它是以壮士愿意慷慨成仁为前提的。实际情况也许是,在顽症背后的利益格局尚未有根本变化之前,断腕的动力根基尚浅,不挥刀或者假挥刀倒是极有可能;如果说过去地方政府殚精竭虑、问责风暴也的确刮到过痛处的话,那么为何不可以认为这就表明壮士也曾经试图断腕过?饶是如此,再次断腕的决心岂不会大打折扣?
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许不应该停留在措施的力度上,而应该从分析顽症成因上。如果发现当地的确只能以这种彻底违反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来致富,那么政府在行动神速和找来工兵和地质勘察队找症结的同时,似乎也应该多思考从别的什么途径引导人们致富,纠正人们的短视心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政府的服务和引导功能不妨在这些改变利益格局的方面多表现表现。比如,山西虽然煤多,但不妨在煤之外的家什上打主意,沱江沿岸的人们也可以被引导到干一些污染少的行业。因此,若是当真要断腕——或者当真要第二次断腕——断腕后必须重整河山待后生,依托改变后的利益格局来坦然自信地说一声:“别了,顽症!”
(博讯 boxun.com)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