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经济部发布两岸贸易形势分析,目前令人担心的是南韩、欧洲加强对大陆出口,以及大陆产业升级后减少自台湾进口的原料和设备,可能威胁台湾长期的贸易利益,政府若处处以政治挂帅,不务实处理国际经贸关系,恐让台湾愈来愈孤立、边缘化。 (博讯boxun.com)
同样一批人面对台商投资大陆,指摘这是资金外移,不爱台湾。为何不说台商是去大陆投资赚钱呢?这些学者与基本教义派的民意代表,完全昧于台商投资大陆是为了「扭转竞争劣势」、「进占大陆市场」、「扩大产业规模」的双赢战略。
正因为台商投资大陆,带动台湾原物料的外销大陆,台湾对大陆出口金额自一九九一年七十五亿美元,遽升到二○○二年二百九十五亿美元,同时造成台湾对大陆贸易出超顺势扩大。自一九九三年迄今,甚至每年都大过台湾总贸易顺差,二○○二年台湾对大陆出超二百一十五亿美元,相当台湾总出超之百分之一百一十九。很多台商目前在大陆的投资利润大过公司其他地区利润之总合,同时也造就许多台商成为该产业中世界龙头的地位。
世界各大厂都往大陆投资设厂,争取赚钱的商机。这些国际知名厂商前往中国大陆「投资赚钱」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也象征国力的延伸。反之,台商何辜?为国家创汇,为股东追求利润,却要背负资金外移,不忠于台湾的罪名。
投资一方面是风险,另方面则是利润,企业界考量的只有经济,无关政治,例如本土意识强烈的长荣、奇美,在大陆都有大额投资。产业外移是为了生存发展,「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特别是股票上市公司更是社会公器;「企业家的国家意识」就是有效组合国内外的资源来增进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厚植国家经济发展的实力。
九月去过宁波,十月底去无锡与大连,看到六年前才通车的沪宁高速公路已壅塞不堪,长江三角洲航空货运需求成长,已超过今年才启用的浦东机场负荷量,造成通关瓶颈。又看到非外资地区的宁波、大连当地民营企业蓬勃兴旺的状况。
反观台湾,我们有许多政府官员、学者、民意代表不知今夕是何日,台湾若不能务实处理国际经贸关系,想借经济突破「正名」与「国格」,反会弄巧成拙,让台湾愈来愈边缘化,糟蹋台湾特有的科技产业竞争优势。
《联合报》 (博讯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