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北京政圈混了这多年的潘岳未必不知道“政改”的凶险,怎奈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敢想敢干,敢作敢当的“行动品格”,使潘岳在“韬光养晦”的政圈成为“另类”。虽经政改失败的挫折、丧父哀痛和悲凉,亦并未稍改潘岳的“行动品格”,在新一届政府中就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潘岳,职位变了,工作变了,其人似乎一点未变。刚刚上任不久的潘岳,就“通报了十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查清应关停取缔违法企业6143家”,并亲赴湖南,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突击检查了湖南省非法排污大企业--株洲化工集团公司,此举无疑受到了湖南百姓和媒体的呼应和赞誉,还百姓一个清澈的湘江,造福湘江两岸的千万黎庶。 (博讯boxun.com)
查污,是一件苦差、难差,是与地方保护主义利益的硬碰硬的攻坚战。说白了,就是从地方势力那里“抢”银子。南京的“恶臭”已经有好多年头了,该知道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一切环保法规和“群众呼声”,在眼前利益、短期利益或者说在银子的天平上一衡量,都退避三舍了。潘岳查污,无疑是和地方势力斗法,其中的甘苦和艰辛,局外人从“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的现象中也能窥想出一二来。
潘岳查污,是苦差、是难差,却站在了“势”上。新一届政府亲民风格,正好和潘岳硬朗的作风,敢作敢为干实事的“行动品格”暗合。查污,虽苦、虽累甚或虽“险”,却上合大政、下合民心,高层提出的“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话虽浅白朴实,却是大势所趋。中国的问题,简而言之,无非是一个人口和资源的问题。人口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常量,不会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只能在资源这个变量寻求上有所作为。而资源问题又和环保紧密相连,在基本的人均资源占有率十分低下的中国,环保(首先是治污)又成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保护水体等最基础的公共资源的最关键的环节。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环保也是硬道理,肮脏的GDP是不可能持久的,在这一点上,中央政府和亿数黎民的利益和认识一致的,潘岳站在了“势”上,可有“势”也必须有人做“事”,以一个一个一件一件的“事”来成就这“势”。
潘岳如能在环保的新岗位上脚踏实地干上几年,初步实现中国由“肮脏”的GDP向绿色GDP的转型,其意义不会比“政改”小。 (博讯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