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想像力的左派工会政治 - 叶荫聪
(博讯2003年9月06日)
作者为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讲师
上周特意买票去看话剧《岁月的风采》,虽明知是工联会周年纪念的政治宣传,但也想看一下,在香港劳工困难重重的今天,传统左派如何重写香港、工会、工人运动的故事。 (博讯boxun.com)
香港阶级矛盾已消失?
全剧值得分析的地方很多,但有一点引起我兴趣,却又令我纳闷的,是全剧竟然以工会干部第二代人参选为结尾,而工会的斗争由当年的反英抗暴变成穿西装毕挺,坐在办公室与管理层讨价还价,或者做些慈善救济工作,香港好像已没有严重的阶级问题,随着回归中国,香港的阶级矛盾消失于无形?工人真的如此前途光明?
我想,就连工联会的前线工作人员都不敢同意,更不用说另一方阵营的工盟了。
不管哪一派别的工会,香港工会前景的确是一个既被忽略,又愈来愈重要的问题,工人待遇每况愈下,工作愈来愈不稳定(即所谓「弹性」),传统工会的基础更形薄弱。这其实是个全球现象,就以英国为例,自撒切尔上台至现在工党执政,不断有人讨论工会与政治的问题,答案当然不只有布莱尔的新工党一条,相反有许多人认为布莱尔比保守党更保守。
批判布莱尔的人早已提出各种新工会政治,英国出版的红辣椒(Red Pepper, www.redpepper.org.uk/)杂志,便以此为专题,介绍了不少工会新的政治策略,首先,工会中人不只存在于厂房,也不仅是集体谈判,他们办社区组织与合作社、搞酒吧、开演唱会兼打 band,让社区的年青人就业之馀,更鼓励创意,希望在工业没落的英国中找出路,同时,也积极参与反全球化的议题,把社区、阶级及全球议题结合,而工会也致力参与地区议会,推动地方民主。
看不到今天与明天
看话剧当日,观众多是长者,年青人很少,剧里只看到过去左派官方诠释下过去的「风采」,却看不到今天与明天,也反映了传统左派对政治缺乏想像力与活力,不论左中右,这的确是工会以至劳动阶层共同的问题。
明报6日
(博讯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茉莉:象棋俱乐部与工会权 中国要求沃尔玛成立工会 中国政府释放了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拘捕的独立工会运动领袖邸天贵. 全总要求各级工会依法组织进城务工者加入工会 香港《太阳报》:胡锦涛承诺中国将允许独立工会 王兆国“当选”全国总工会主席 (图)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