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小巷挂历店里的时代变迁
(博讯北京时间2019年2月03日 转载)
随着时代演变,「挂历」已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图为90年代中国流行的挂历。(取自新浪微博)
(中央社台北3日电)北京西城区的一条小巷有一家面积6坪多的小店,店里内外没有醒目的牌匾,只有墙上几个红字作提示,出售的是一种如今中国大陆少见的商品「挂历」。
新华社报导,在80、90年代,挂历是每个中国家庭的必须品,也是中国人走亲访友常送的礼物。如今,手机成为民众随时随地查看日期的工具,挂历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像这样的挂历专卖店已经不多了。
73岁的挂历店主金安光说,「我的顾客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有的都已经90多岁了。他们中有附近的居民,也有从远地方专门赶来的,最远的来自河北涿州。」。
店里挂历的价格从人民币5元(约合新台币22元)、10元到50元不等,有生肖、领袖和山水画等各种类型。
金安光说,「生肖挂历历来是卖得最好的,领袖挂历受一些怀旧老人的欢迎。还有少数人依旧把挂历当礼品送,因而得备上点高档挂历。」
据报导,小店的生意很冷清,即使是年底挂历销售的旺季,每天的顾客也就20多人。
198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下海经商的浪潮下,金安光创立了这家挂历店,从此一做就是将近40年。
1980年代后半期和1990年代初是挂历生意的黄金时期。金安全回忆,「那时卖挂历真的非常赚钱,一本挂历卖10元,利润2元,有的大型单位一团购就是上千本挂历。那时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四五十元。 」
正因为利润丰厚,当时的挂历店遍地开花,仅金安光所在的街道就有4、5家。只不过,90年代后半期开始,挂历生意逐渐走下坡,挂历店也一家接着一家关门或转行,直到仅剩金安光一人「孤军作战」。
由于北京印制挂历的印刷厂少,金安光的挂历都是向远在广东的厂家订货,再快递过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曾经非常时髦的挂历类型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80、90年代,名车挂历卖得非常火,因为那时私家车就是『致富梦』的代名词,而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汽车,人们对汽车的热情也就没那么高了」。
金安光说,「美女挂历也一度非常受欢迎,不光小伙子喜欢,大姑娘也买来效仿模特的穿着打扮。如今年轻人不再买挂历,美女挂历也就失去了销路」。
金安光的小店地处北京市中心附近,要是出租,每月租金可达2000元、甚至3000元以上,高于卖挂历的收入。他的儿子多次劝他放弃挂历生意,把房子租出去,但都遭拒绝。
金安光说,「我舍不得那帮老年顾客」。
谈到未来的打算,金安光表示,只要自己身体还健康,就会继续经营挂历店。他还计画把收藏了几十年的老挂历全部拿出来展览,让人们透过观赏老挂历来回味那些逝去的岁月。
(博讯 boxun.com) 235132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