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北京“一日游” 背后冒出6大疑问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2月28日 转载)
来源:大公网
昨日,习大大冒着雾霾对北京“一日游”。相比上次在庆丰包子铺的走访,这一次官媒对事件报道了。不过依旧落后于微博。其传播路径是这样的:网友——官媒和其他媒体微博——北京本地报纸——新华社稿件。
昨日,习大大冒着雾霾对北京“一日游”。相比上次在庆丰包子铺的走访,这一次官媒对事件报道了。不过依旧落后于微博。其传播路径是这样的:网友——官媒和其他媒体微博——北京本地报纸——新华社稿件。
习大大北京一日游是为了什么?你以为人家顶着雾霾出来当吸尘器的么?当然不是,这趟出行还是带着一定目的的。不信咱们往下看。
一、习大大的行程是什么?
(1)逛南锣鼓巷周边:访民居 看望老邻居 询问居民住房情况
(2)平安大街东不压桥 :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展览和古河堤遗址
(3)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了解城市内涝、南水北调等问题
(4)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大厅:了解北京轨道交通情况
(5)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城市规划
(6)首都博物馆:了解北京历史文化
二、习大大出行捧红哪些段子?
(1)求合影
习近平此次在北京巷陌的探访也颇具人情味,根据京媒的报道,习近平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合影。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习近平思考周到和亲民的风格。
(2)地沟油去哪儿了
习近平问介绍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北京市政管委负责人。负责人回答,北京各区都建了废弃油脂处理厂,年回收废弃油脂10万吨,还有70万吨通过市场化渠道处理。总书记又问:“没有去搞麻辣烫吧?”
(3)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在几块《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板前,看到绿色越来越多,习近平表示,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4)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
在珍贵馆藏文物展台,习近平提醒忙着拍摄的记者们“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幽默话语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此外,昨天那么糟糕的天气,诸位领导都没有戴口罩啊!这是与人民共呼吸共命运啊!
三、习大大的陪同人员有谁?
陪同习近平考察的人很多,通过画面分析,小编认识的领导也就这么几位: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长王安顺以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
这里边特别要介绍一下陈刚和他分管的工作。这或者与习近平此次出行目的有关。
陈刚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目前分管的工作是:“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对了!那个陪同习总吃包子的中办副主任丁薛祥这次未陪同考察。
四、为了啥目的?
通过上述梳理,大抵可以明白习总雾霾天出来是为了啥吧。其实呢,“同呼吸和共命运”以及回忆童年什么的(习大大祖籍陕西,但是确是个彻彻底底的北京娃儿)都是附加值。
此前媒体报道,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称,“中央领导都非常担忧我国的特大型城市会否过分地膨胀,因为特大型城市的过分膨胀是一个全球通病”。参照仇部长的讲话,习近平此次考察的目的或者与特大城市的发展和文化保护有关。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这个大议题。
习总此行还考察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访问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此前央视曾大量报道北京地铁拥挤状况(新春走基层系列)。联想到此前央视热炒“家风”议题后,“家风”就上升到了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建设。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这个议题很有可能会上升到更高层级来讨论。
此次考察的问题单子(推测版):
(1)构建智慧城市
(2)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问题
(3)特大城市的环境问题(绿色、环保、污染处理)
(4)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问题
(5)古城保护问题
五、习大大以前还去了北京哪儿?
当然,首都北京受到最高领导人关注是常有的事儿。除去政治局赴中关村学习外,习总的活动和北京还有过多次交集:
习近平探访“的哥”“的姐”
2013年2月8日,习总来到北京市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了解节日期间出租车运营情况。 “停车太难”,“油价也贵”,“出租车站、停车位少了”,“应该建立统一的调度平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
习近平在庆丰包子铺吃包子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乘面包车到达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庆丰包子铺吃午饭。这里距离钓鱼台国宾馆不到2公里。习近平自己端盘子、取餐具,在等待三、五分钟内一直与周围的人们聊天。习近平一行人就餐约20分钟,把盘子里的6个包子都吃完了。
六、出行地点知多少?
(1)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东不压桥胡同。全长343米,宽5米。现有院落31个,居民330户790人。明朝时称雨笼胡同,清朝称雨儿胡同,属镶黄旗。光绪年间镶黄旗衙门曾在胡同北侧。民国后沿称雨儿胡同。
(2)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全长786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南方锣鼓巷比邻后海。锣鼓巷实际上 是谐音,原来叫做罗锅巷。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干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它是中 国唯一完整保存、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3)北京历史文化展览:
首都博物馆的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共展出文物675组件,再现了北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原始聚落到城市出现,发展成几代王朝的政治中心,进而上升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首都,乃至建设中的国际大都市的历史进程。
(4)北京交通指挥中心:
一期工程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轨道交通14条线路控制中心、路网调度指挥与应急处置管理平台等;二期工程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轨道交通19条线路的控制中心等。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进入全新网络化时代。
(5)北京规划展览馆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2004年9月对公众开放,从城市规划角度介绍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陈内容涉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轨道交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多个方面,是向全国、向世界展示北京风采的重要窗口。
(6)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厂,目前日供水能力为171万立方米,以密云水库为主要水源。
北京“人多水少”: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37亿立方米。近十几年来,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21亿立方米,年均 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北京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实际仅为100立方米左右。北京市是典型“人多、水少”的资源型缺水城市。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42286606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