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政府职能转变突破口 请看博讯热点:政治体制改革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1月21日 转载)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作者:蔡永伟
 山西太原汾河河畔,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11月19日发行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中撰文指出,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应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加快房产税立法,推进房产税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并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中新社)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指出,政府自身的改革迟迟无法推进,部分原因是地方官员对公共服务存有观念问题。
(蔡永伟 北京特派员)中国政府在几轮改革后仍然面临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严重问题。有专家学者认为,问题症结在于地方政府公共治理理念的缺失及既得利益者予以的庞大阻力,为此,对多年来造成权力固化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可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昨天在《财经》杂志年会一场以“政府职能转变步履艰难”为题的讨论会上指出,政府自身的改革迟迟无法推进,部分原因是地方官员对公共服务存有观念问题。
市长书记没有法治观念
也是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的汪玉凯解释,政府的核心职能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但现实是很多地方官员尤其是市长和书记都没有法治观念,“一当上主要领导人,就想造福一方,经营一个城市,大拆大建,离开法治,不知道政府的定位是什么”。
汪玉凯又指出,靠公权力和政策资源获取巨额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既得利益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另一大障碍,能否突破利益格局将是未来改革成败的关键。
他说:“经济市场化了,权力也市场化了,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个人(利益)法定化。部门利益的格局不能打破,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都是胡扯。”语毕,全场随即响起掌声。
在汪玉凯看来,行政审批制度是利益固化的导因之一,这个“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怪胎”已成为腐败的温床,对此进行改革除了可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也可重新界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有望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
事实上,中国新一届政府今年3月成立以后,就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列为首要任务之一,并承诺在本届任期内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审批。
汪玉凯强调,希望政府减少行政审批绝不是要求政府从市场彻底退出。他认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等这些政府该做的事情,政府还是要有所作为。
他又建议官方制定权力清单来构建一个以法律为主导的制度笼子,把公权力关起来,割断权力、资本、资源中间的纽带,使它没有能力在市场上靠这三者叠加获取更大的权力,从而打破利益格局。
他说,这些改革措施其实已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有所提及,现在的关键是它们能否获得落实。
在汪玉凯看来,中国改革已到了历史性阶段,领导人必须拿出政治勇气加以推进。“高层越敢出击,越敢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改革,共产党执政地位越巩固,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会越高。越畏首畏尾,越瞻前顾后,不仅仅我们政府治理很难改观,甚至会危害到这个政权。”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则认为,要告别政府主导模式就必须形成四个新格局:市场主导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投资与消费动态平衡、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以及地方政府层面建设公共服务政府的格局。
另一方面,针对有部分舆论建议中国政府参照新加坡的运作模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由于两国国情和规模不同,新加坡的模式并不适合中国。
姚洋进一步解释,中国的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市场中独立运作的实体,而且还可通过国企干预经济,因此不可能实现新加坡的自由市场经济。
他又说,西方国家的模式也不适合中国,因为这些国家早已建立起一套制度约束政府,而中国尚未取得同样的发展水平。
(博讯 boxun.com) 2822319154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