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不如一场风:环保部长的雾霾卸责术(三) 请看博讯热点:环境破坏与污染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1月01日 转载)
来源:人民网
摘要:雾霾没有来,环保部长不在治理上下功夫,却未雨绸缪地在推卸责任上早做舆论准备,在保权护利上相当地“尽职尽责”,令人慨叹,中国官场风气,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的是越来越远了。以部长之尊,带头推责诿过,令人看到CCTV那些令人尊重的村官时,顿觉中国的民间和官场,奉行着两套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高高在上的,抓权护利,接地气者,鞠躬尽瘁。官僚习气,正在造成中国社会的割裂。
周部长的第三个卸责理由,是地方把事办坏了。
他说:“一些地方GDP挂帅,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抓经济硬、抓环保软,环境保护成为口头环保、口号环保。他还介绍,既需要高速的GDP,又要干净环境质量也不可能,必须要把当前发展速度放得慢一点,别那么快,党中央定的是7%,为什么要搞到百分之十几,谁让你搞的,你把空气污染成这样,中央要求7%,我们搞到7%赶紧停,也不算低,腾出一定空间来,治理环境,调整结构。”
这个调调环保部门已经喊了十几年了,听的人,包括环保部的人,大概耳朵都起了茧子。那么到底是地方不听话,还是部门没有抓?
“一些地方GDP挂帅,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这是事实,但造成这个事实的,并不主要是地方的责任。“追求经济增长”的成绩,首先第一功就是中央部门推动,没有中央部门推动,给政策,给扶持,地方哪能发展的起来?广东改革,也不是得老人划个圈圈,中央部门配合才得以开启的吗?
经济增长搞得好,至少说明中央主管经济发展的部门,人家工作做得好。环保没搞好,只怪地方,“谁让你搞的,你把空气污染成这样”,环保部门就没责任?如果你真抓,地方不也得听话吗。前些年可能的确环保硬不起来。但自从环评法落实,环保部门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你对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否决,大放通行证,回头又怪地方?里外你都有理。这怎么行。
中央要求7%,搞到7%就不污染了?关键不在于增长多少,而在于增长了什么,减少了什么。这些方面,环保部门给予过地方的具体指导意见了吗?对于具体地方的结构调整,环保部提出过自己的建议了吗?对于地方的污染治理,环保部门除了吃拿卡要外,还干了什么?
如果环保部真正做到对地方的污染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对于地方的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每年总有报告,说几万家企业如何如何污染,关了几个?);对于地方的污染干部,坚持建议中央或有关部门不要重用,如果做到了这些,你才有资格说,是地方“把空气污染成这样”。
如果没做到,对中央已制定的环保政策,面对中央时坚决表态,面对地方时又暗通款曲,搞两面派,搞阳奉阴违,放任污染项目上马和继续运转,那么环保部至少是在与他们所批评的地方政府是一丘之貉。
再者,作为一部之长,字字当有千钧之力,既然是义正词严地批评地方不搞环保,是地方导致了空气污染,就应当具体指明是哪些地方?是怎么污染了空气?这种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论、不点名的批评其实跟“口号环保”一样,是不得罪人的空头批评。前有空头环保,后有空头批评。这一出戏,大概也不仅仅是唱给老百姓看的了。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522312184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