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不如一场风:环保部的雾霾卸责术(一) 请看博讯热点:环境破坏与污染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0月25日 转载)
来源:环保不如一场风的博客
环保部的雾霾卸责术(一)
摘要:雾霾没有来,环保部不在治理上下功夫,却未雨绸缪地在推卸责任上早做舆论准备,在保权护利上相当地“尽职尽责”,令人慨叹,中国官场风气,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的是越来越远了。尤其是相关部门的领导人,以部长之尊,带头推责诱过,令人看到CCTV那些令人尊重的村官时,顿觉中国的民间和官场,奉行着两套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高高在上的,抓权护利,接地气者,鞠躬尽瘁。官僚习气,正在造成中国社会的割裂。
连日来空气难闻,让人无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雾霾又要来了,而且今年似乎要比去年来得更早。无奈下,上网看环境治理的新闻,除了什么联防联治这种形式主义的东东,实在看不出什么有力有效的措施。无意中,瞥见年中的一条旧闻,《周生贤:听说世界四大尴尬部门含中国环保部》。
当初没注意,现在细读起来,里面其实颇有一些道道。总体评价是:咱们的环保部长治雾无术,推卸责任却是高手。
这篇京华时报的报道称,2013年7月9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围绕环境保护有关问题作了报告。周生贤指出,当前,环境保护既处于任务繁重、压力空前的艰难时期,又处于有所作为、解决新老问题的关键时期。
那么什么是老问题呢?周举了三点。
一是周生贤介绍,在2006年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时,温家宝总理宣布了新形势下环保工作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周的言外之意,就是温家宝总理领导的上届政府,其实没有完成2006年确定的“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以及“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三个目标。因为如果解决了,就不存在周生贤所说的“老问题”。
与此相同,在另外一些场合,周部长也在拿当初“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作责任背景,话外之意,是中央要搞四万亿,是大局,环保之能让路。
谈到四万亿投资计划给环保带来的压力时,周生贤曾举出五个方面,一是投资结构方面忽视环保,二是新建项目使污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压力增大,三是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受到影响,四是企业的环境监管相比以前有所放松,五是企业治污的投入有所减少。
网上的信息也显示,与现在周部长提到四万亿计划造成的环保无奈不同,2010年5月7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透露了一个喜讯,“中国四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达到2100亿元,加上支持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3700亿元,绿色投资比例达到14.5%。”
这么多钱用于环保,其结果之一,就是重重雾霾。是钱少了,还是没花对地方,这些钱用于哪些项目?这本身也是重重迷雾。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同样的四万亿,即可以成为环境保持得到有力支撑的证据,也可以成为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
中国的官场总是这样,人走茶凉,温家宝刚离休,上届政府也完成了历史使命,作为新一届的环保部部长,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向上届政府。只是周这样说,不知是想向新一届政府表明与上届政府割裂的立场,还是指望别人忘记他曾是上一届政府的环保部长。但老百姓的记忆显然没有那么好糊弄,就算是温总理遗留下的问题,周生贤自己作为温总理麾下治理环境的内阁部长,当然要负有主要责任。
这大半年来,看看环保的这些作为,环保部基本也就成了刮风部,一是跟风跟得一点儿也不掉队,温总理一转身,就看不见周部长了。另一方面,每每天气转阴,大概除了盼着刮风,再没有别的辙了。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2322317165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