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操盘三中全会改革路线曝光 请看博讯热点:政治体制改革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0月11日 转载)
来源: 多维新闻网
【多维新闻】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拉开帷幕,中国经济最新蓝图的构思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逐渐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关注。更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作为中央领导人的建议者之外,他(刘鹤)本身对于政策的制定有很大影响”。刘鹤被称为财经文胆中的老兵,已为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起草经济讲稿。
刘鹤
三中改革路线呼之欲出
据悉,由刘鹤发起的50人经济论坛举行的各种会议,已经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起草作了很多准备工作。《每日经济新闻》引述消息称,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李成表示,大约几个月前,刘鹤已经把七个“研究小组”集合在一起,研究金融自由化、财政政策、放松管制、城镇化和地权等问题,显示本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路线图呼之欲出。
参与了相关工作的学术人士透露,今年9月中旬之前,刘鹤的团队一直努力将七份报告连贯成一个整体。上述经济论坛每年研讨中国重大的战略问题,并广为人知。该论坛成员包括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等。
“从组织50人论坛开始,刘鹤的特点就很明显。”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他能鼓励学者们发挥专长,独立地对经济问题发表咨询性意见,长于集思广益。”
以今年2月17日举行的,主题围绕改革的重点任务和路径的50人论坛年会为例,多名著名学者呼吁将成立国家改革委员会的建议上报中央,以解决顶层设计和改革推动的问题,引起重大反响。刘鹤认为,从问题入手的导向办法,可以找到下一步改革的路径。
事实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亚太经合会(APEC)的谈话,已约略透露本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路线。习近平强调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难啃的硬骨头。据悉,这番谈话就是提示本届三中全会的布局,并展现胸有成竹的改革决心。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文分析本届三中全会改革方向。该篇文章指出,北京将会以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原则来指导改革,并将推动城镇化作为推动金融市场、户籍制度、财税体系、社会保障、能源和资源定价、政府行政管理以及农村土地等领域改革的中心和契机。文章特别强调改革的核心在推动“人”的城镇化,以实现可持续成长、缩小社会不公并减轻结构性失衡。
中国的萨默斯——刘鹤
曾参与多项国家改革方略设计,不断推动理论深入创新,探寻中国改革之路的刘鹤,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操盘手”。自2003年起分管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面工作的刘鹤,曾被彭博新闻社誉为中国的萨默斯(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
享此盛誉的缘由,在于刘鹤多年来对宏观经济的敏锐把握及准确的政策前瞻。以2006年刘鹤针对拉美经济的研究为例,他率先指出要扭转困局,本质上就是要推进城市化。
在2006年发表的《拉美经济的主要挑战和经验教训》一文中,刘鹤率先对中国是否会陷入拉美陷阱进行系统性研究。
当时他就认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两极分化是拉美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拉美经济增长过程中,广大劳动者并没有被吸纳到现代部门中去,二元结构现象始终被强化。而要扭转这种格局,本质上就是要稳步推进城市化,发展服务业和非国有经济。
如今,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最重要引擎。事实上,早在2000年,刘鹤就注意到城乡人口比例失调和极低的城市化率将会影响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同年他还提出,要把信息公开化和信息发布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次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刘鹤出任副主任。
2005年前后,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刘鹤认为,“高增长和低就业的总格局”将会影响宏观经济稳定。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学界对于内外需哪个更影响中国经济的分歧很大,刘鹤认为,中国经济需要担心的是外需。此后出口下降导致大批农民返乡,证实了他的判断。
另据了解,1952年,刘鹤出生于北京,他当过知青、参过军,退伍后在北京无线电厂做工人,后转为干部。1978年恢复高考后,刘鹤成为首批大学生中的一员。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不久,刘鹤进入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前身)从事研究工作。1992年-1995年,刘鹤留学美国,获得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如今的刘鹤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并担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苏拉 编辑)
(博讯 boxun.com) 212231413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