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携彭丽媛离京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0月02日 综合报道)
【李克强会见22国新任驻华使节】【祝贺外国专家】【人民日报社论】
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离京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应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希洛,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哈利姆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对上述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的有: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国务委员杨洁篪。
(原标题:习近平离京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会议 - 中文国际)
链接
李克强会见22国新任驻华使节:更好分享发展机遇
李克强会见22国新任驻华使节时强调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愿与各国更好分享发展机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3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2国新任驻华使节。
李克强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欢迎各位使节来华履新,同他们一一握手交谈,并请他们转达对各国领导人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深化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更好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同营造和维护和平合作的发展环境。希望使节们为增进各国人民对华了解、促进双边合作与友谊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政府将为使节们在华履职提供便利和支持。
使节们转达了各国领导人对中国国庆的祝贺,以及对中国人民和领导人的问候,表示各国都十分钦佩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他们将为促进各国同中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链接
李克强会见201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
李克强会见201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
国际在线消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荣获201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以及他们的亲属。李克强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获奖外国专家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向在华工作的全体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及其亲属表示崇高敬意。
李克强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既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的心血、智慧和奉献。目前中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开放,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更加注重依靠人才,更多依靠提升软实力,促进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李克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借鉴他山之玉,可以少走弯路,少付学费。我们将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更多用市场的办法激发各类人才和主体的创造活力。欢迎更多外国人才来华创业,相信你们能够发挥专长、成就事业、实现互利共赢。希望大家继续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一如既往为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进步献计出力。中国政府将努力完善制度、改进服务、为外国专家在华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好支持。
与会外国专家感谢李克强会见和中国政府颁奖,纷纷表示将继续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并作出应有贡献。外国专家及其亲属还应李克强邀请参加了国庆招待会。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为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设立。本年度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50位专家来自20个国家。自1991年以来,共有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1299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链接
y人民日报国庆社论:为现代中国凝聚梦想力量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刊发国庆社论《为现代中国凝聚梦想力量——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以下是社论全文。
为现代中国凝聚梦想力量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
金色的阳光洒在中国大地。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共和国迎来64岁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分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感怀对于伟大祖国的责任与使命。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共和国编年史上写下新的一页。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接力棒,开启复兴之路的新征程。今天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发展活力,重要领域改革有了新进展,政风民风呈现新气象,从“神十”飞天到“蛟龙”探海,从就业机会的增加到社会保障的完善,国家发展的每一分进步,个人幸福的每一点积累,都激发出实现梦想的信心与力量。
“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此时此刻,共和国缔造者们的宏伟理想,激荡在人们心头;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辉映着今天的现实。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昔日“只能造桌椅板凳”的生产基础,变成了谋求转型升级的“世界工厂”,曾经啼饥号寒的亿万中国人,告别了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意气风发地融入文明现代的新生活,迎来了全面小康的光明前景,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回首奋斗历程,今日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美好事情,都在告诉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核心就是实现国家现代化。
六十四载风兼雨,百年复兴路犹长。把中国放到现代化的坐标系中来观照,我们已经抵达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发展境界,又面临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机遇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熔铸着这种理想的“现代中国”意味着什么?它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让发展环境更加公平,创造活力自由奔涌;它是亟待大力构筑的法治化基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人心;它是需要不断推进的民主化进程,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让更多人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只有在这些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强大而又可亲的现代中国,创造一个既和谐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
今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凭着那么一股子气、一股子劲,创造了推进现代化的中国奇迹,写下了震撼世界的中国故事。改革没有完成时。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变化,面对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一系列时代课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唤起改革的勇气、弘扬创新的精神。冲破观念障碍、突破利益藩篱,以这样的决心和勇气承担历史使命、回应人民期待,相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将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迎来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境界。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绘就了一幅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中国蓝图。此刻,距离两个“百年目标”,分别仅有8年和36年。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越来越近的民族梦想,我们只有再接再厉、团结奋斗,汇集13亿人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现代化“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让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中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照耀我们民族的前程,照亮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博讯综合报道] (博讯 boxun.com) 4622310151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