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劳教老人王秀英和访民纪念林昭冥诞八十周年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2月18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王秀英老人和访民的话:我们不配赞美你,我们不配称颂你,我们向你忏悔,我们今天的苦难,无奈,无助是对昨天冷漠麻木短视的回报,我们愿别人不再重复我们的思维,我们更愿:我所经历的苦难与折磨不想让别人再来承受.
王秀英老人和访民。

林昭雕像。

牧晨:当代恩仇──圣女林昭冥诞七十二年随想
今天是感恩节,到处都放假,冷冷清清。唯中国城家家开门营业,户
户生意爆红。相比之下,似乎反是华人更象在过节。
但要问感恩节的来历,多数华人不甚了了。对中国人来说,任何节日
都仅仅是大吃一顿的借口而已。当然,“外国人”也习惯在节日享用
丰富的饮食,但的确不能与华人相比。单说感恩节的火鸡,多数讲究
味道的华人是不屑一顾的。在华夏几千年积累的饮食文化面前,他国
的美餐不过是单调的儿童食物罢了。更何况如今大陆各地已把饮食文
化发展到了超现代化的境界,什么“黄金宴”、“女体宴”、“十万
套餐”、“百万月饼”,岂止老外无法理解,就是一般的中国人也越
来越看不懂了。不过,也有不少正宗的华人依然故我地成年只用简单
廉价的食物,其中包括贫困者、狱中囚;也包括古风犹存的贤良之
人、克己济世的仁义之士。例如孙大午、李国涛那样的好人,其实还
不少。
当然,美食人皆爱,但并非都能得到,而且理解也不同。有一首歌唱
得真切:“敬天敬地敬爹娘,敬的是一粥一饭一件衣裳“。这
“敬”,即孝,即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叫“衣食父
母”。记得从小所受的家教就包括:不许剩饭撒饭,否则要遭雷打;
还要背颂“粒粒皆辛苦”等古今贤文。所以,中国传统文明的“食为
天“,是与“老百姓是衣食父母”和勤俭节约等概念连在一起的。感
恩节大餐的重点也就是“回馈社会“,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温饱,以
维持平等互助的传统社会美德。
可是专[和]制统治者也有一套传统说法:是当官的养活了老百姓,所以叫
“父母官”。这套理论在共产党手中更发展到了极点,什么“天大地
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什么“党和政府养活
了十几亿人”,什么“共产党把人民救出火坑“,“共产党来了苦变
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50多年前的“解放军的
恩情说不完”一直说到现今的“三讲”、“三代表”、“三为民”,
全都是为了颠倒“啥人养活了啥人”的事实,愚弄人民、奴化人民,
从而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维持他们“人上人”的奴隶主集团等级特
权。一旦人民有所反抗,立即加以迫[和]害镇压。半个世纪之内,中国民
众所遭受的困苦屈辱和生命财产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独占鳌
头!
对信仰强权政治的中共党国统治者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向人民“感
恩”的问题。中共6千万党员,有多少人认识到自己是负债人和罪
人?中共为什么压制民间对日索赔?因为他本能地意识到中共所欠的
罪债远超过日本鬼子的孽债!如果中国人都有“基督山伯爵“百分之
一的报恩报仇的决心,中共党员还有几个人敢承认自己的政治身分?
中共以谎言与威胁逼迫人民向它感恩,但它的所作所为已种下了血海
深仇的憎恨。
作为强权政治的附庸,现如今,一种认可现状,不谈是非,纵容低级
欲望,漠视道德公理的犬儒精神颇为流行。犬的奴从是有其合理性
的,因为是主人给它食物。儒的奴从就不如狗了,因为它的食物其实
来自老百姓。儒应感恩的对象只能是人民,而不是啃光了肉把骨头扔
給它的中共寡头。人不如狗的当代御用儒士们还在为万恶的中共党国
政权涂脂抹粉,实为自纳粹和克格伯之后人类社会最丑恶的记录!
“现代化”的中国犬儒不叫“士”了,改叫“知识分子”和“精
英”!但其犬性犬态更为噁心!所谓“物以类聚”,象江XX、李肇
星之类的丑八怪也自诩“知识分子“,可见这个群体都是些什么玩
艺!
真正的“知识分子”只能是坚持真理的志士仁人。在中共暴政之下,
凡坚持真理者只能是专[和]制统治者的敌人!如果说中国还真有优秀的知
识分子,那么只有象林昭那样的英烈才当之无愧!如果自知与林昭不
是一个类型,那他就不该自称“知识分子“,而应叫做“势利小
人”,“奴才“,或“犬儒”!当然也可以沿用“驯服工具“,“镙
丝钉”之类的称呼。
林昭之死,不但是坚持真理者与邪恶政权对抗的必然结局,也是植根
于民族及全人类的传统文明与野蛮丑恶的匪徒文化不可相容的必然结
局。林昭所爱的是普通老百姓之所爱,是想念父母亲的天伦之乐,是
“一粥一饭一衣裳“的俭朴生活,是一小包糖果点心带来的天真的喜
悦。而中共党国的官僚特权阶级所追求的则是欲壑难填的穷奢极欲耀
武扬威。人类社会如果符合林昭的理念,就会成为幸福的乐园;如果
符合中共的意志,就会变成罪恶横行的地狱,──即50年来的大陆中
国!
我是“中共党国”的同龄人,过来人。细检平生,凡有价值的生涯,
无不与中共专[和]制文化背道而驰。凡与中共“合拍“的经历,皆成为终
生难以排解的伤痛。──该报之恩已难报,该报之仇尚未报,而人生
已近黄昏!与林昭相比,她已无愧于天地,而我却难免不成功亦不成
仁,遗憾终身!唯一聊以自慰的,是20余年来坚持反对专[和]制的立场有
所作为,自信还能前往灵岩面对母亲的墓地和邻近的林昭墓碑无愧于
心。
诚愿华夏正气不衰,新进辈出,继林昭之后,群英蜂起,民主潮涌,
埋葬专[和]制,迎来自[和]由中华!
(2004.11.25)
林昭简介
◆林昭,苏州人。其父彭国彦,曾经留英,30年代任吴县县长。耿直
孤高,廉洁奉公。其母许宪民,为时代新女性,抗战名人,社会名
媛。
◆林昭于1949年考入“苏南新专”,参加过土改,充满了革[和]命的激
情。
◆1954年,以江苏最高分考入北大新闻系。后参与了北大《红楼》诗
刊编委,充分展现了她的才华,是公认的才女。林昭在北大期间逐
渐开始反思,开始觉醒。
◆57年被打成右派,但是拒不认罪,继续独立思考,并且批判共产
风,为彭德怀鸣冤,写信建议学习南斯拉夫经验。
◆1960年以阴谋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罪被捕。
◆1962年保外就医,同年再次以扩充反革[和]命罪收监,判刑20年。其父
于林昭第2次被捕后1月仰药自尽。
◆林昭在1968年4月29日,以“现行反革[和]命“罪被杀。5月1日,公安
人员到林昭家收取了5分钱的子弹费。之后其母精神崩溃,几年后
也自杀,后来她也被平反(?)了,在北大的追悼会上,有一副挽
联:上联是“?”,下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林昭墓葬所在地点就在她家乡苏州城外灵岩山麓的“安息公墓”,
是她当年的一些新闻系老同学集资修建的,说是墓,却无尸无骨,
仅安放了死者的一缕头发和一些遗物而已。在一丛翠柏树荫下,一
块不大的墓碑上写着“林昭之墓”4字。生卒年月:1932.12.16至
1968.4.29(被枪杀)。享年36岁,终身未婚。墓碑的背面镌刻着
林昭的一首遗诗: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灵台,留得心魂在,
残躯付劫灰,他日红花发,认取血痕斑。
媲学嫣红花,从知渲染难。”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 31215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