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汪洋被內部調查“失常”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1月26日 转载)
来源:明镜新闻网 编译:萧宪聪 李源潮與汪洋被“黨內民主”擊潰。  11月15日,當習近平出現在人民大會堂,向國內外媒體記者介紹未來5年的新同事時,當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改革派代表劉源潮和汪洋“失常” ,雖不至於是跌破眼鏡的結果,但有不少外國分析家深感惋惜。有人認為這象徵胡錦濤的全面挫敗,七名常委中只有李克強是團派人馬,另一派的人則將矛頭指向黨內老同志,意指這些退而不休的老傢夥背地裡干預人事佈局。11月20日路透社發自北京的報導,獨家披露李、汪兩人失去常委的詳細經過。
內部調查阻改革派入常 要中共舉辦全國性的普選恐怕是遙不可及之事,但領導高層腦中的“黨內民主”卻一直有在緩步進行,而李源潮與汪洋就是被所謂的黨內民主擊潰。路透社引用兩個黨內不願具名的來源指出,退休的國家領導人大顯身手,在最後一刻祭出“內部調查”的絕殺手段,阻擋改革派候選人擔任政治常委,被捨棄的人選包含李源潮、汪洋和劉延東。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是實質上統治中國的單位,也是中共權力最高點,但有史以來其成員的選拔過程總在黑箱中進行,組織的大與小也時常更動,然而不可否認,常委席次是黨內各派系兵家必爭之地,很多時候所呈現出的人員組成乃是維繫派系平衡下的產物,或與政治酬庸有所牽連。 為瞭解決激烈的派系鬥爭,高層領導人引入“內部調查”觀念,通過這樣非正式的調查看似為黨內民主帶來曙光,試圖取得較為和諧、較多共識的安排常委的方法。路透社舉例,2007年時中共就常委該7人或9人吵鬧不休,經過內部調查後,我們看見維持9人的結果。 秘密的來源告訴路透社,參與此次內部調查的人有即將離任的24名政治局委員及10多位黨內長老,這些長老都曾身兼要職,不過在保護政治遺產和安插親信的情況下,他們可不能輕易從政壇消失。歷時數月,這個小團體舉行了10多輪的審議,當中包括至少兩次非正式的內部調查,開會地點在荊溪賓館這類的高檔酒店。
薄熙來事件的另類犧牲者 汪洋於內部調查中不受青睞的原因與薄熙來有關。今年因政治醜聞倒台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原本是具備魅力的政治明星,他復興毛澤東時代的“紅色”文化,令許多重慶商人對他感到敵意。之後,薄的妻子谷開來涉嫌謀殺一位英國商人,他本人則遭控貪腐和權力濫用,現已身陷囹圄,等待審判。 今年才57歲的汪洋,是廣東省委書記,向來支持私有企業,被視為“右派的薄熙來”,在角逐政治常委上也年輕具有優勢,但大老們最後決定放棄他,以防止黨政軍中親毛派的反彈,甚至作亂。秘密的來源表示:“汪洋不入常是避免薄熙來的支持者借題發揮,製造麻煩”,因此,可以清楚看見決定國家前途時,“改革”並非中共的優先考量,“派系平衡”或“穩定”才是。
得罪大老罪孽深重 62歲的李源潮中箭落馬的原因可能跟得罪大老有關。消息人士稱,5月時所進行的第一次內部調查,李是擁有常委寶座的,不過就在10月份,大老強制進行新一輪的內部調查以拉下李源潮,原因在於他與黨內長老疏遠。身為中央組織部部長,李過度拔擢胡錦濤的盟友,卻對退休領導人的人事建議刻意忽視,以至於他們的黨羽無法獲得晉升。 “李源潮在10月下旬的內部調查被除名,由於他不夠尊重黨內長老”,第二個消息來源如此指出。在此之前,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已同意一份“優先名單”,李源潮是名單中一員,可是黨內大老對此感到不滿,他們採用第二次的內部調查,以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取代李源潮。 現年67歲的俞正聲,是常委群中相對年長者,雖然家族資歷顯赫,但他本來不被視為熱門人選,因為其胞兄俞強聲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線人,1986年叛逃美國。雜誌《外交政策》認為,黨不會忘記俞強聲做了什麼,可是它終究原諒了俞正聲。事實上,胞兄的叛逃對俞正聲政治生涯一定會產生不良影響,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從較低水平的工作做起,直到2002年進入中央政治局,這當中他勢必展現出對黨的絕對忠誠。 由此可見,擁有一個叛逃的哥哥,跟得罪黨內大老,顯然後者的罪孽比較深重。至於該如何處理李留下的空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優先考量的是輩分”。每一任常委都有5年任期,68歲便強制退休,因此除習、李兩人外,其餘5位年屆60中旬的常委均得在2017年卸下職位。
女性只能當風景 這或許有點矛盾,如果“輩分”是重要因素,那身為太子黨,同樣67歲的劉延東為何未雀屏中選?路透社指出,劉的情況比起汪、李兩人來得單純,但恐怕是非戰之罪。中共自1949年建國以來,從未有過女性常委,就算是活躍於中國政治舞臺的江青也無法達到。黨內長老不願見到情況改變,劉延東自然被排除在外,她有可能接任國務院副總理。 的確,以男性為主宰的華人社會對於女性領導人仍存有疑慮,以已進行全民普選的台灣為例,女性最高也只當到副總統。毛澤東說過:“婦女要頂半邊天”,但在中國政壇,女性不只沒有半邊天,連十分之一邊天都沾不上。根據《彭博社》觀察,新一屆超過200名委員的中央委員會,女性僅佔4.9%,1969年時,比例是7.6%。諷刺的是,美國在1969年尼克松政府時代,國會中女性成員比例與中國相似,但之後數值便不斷攀升,而中國卻是萎縮的,這意味著中國女性在政治上的發揮空間越來越小。 明年1月起,新一屆的美國眾議院有78名婦女,20位女性參議員,這是歷史新紀錄,其中3位女性擁有中國血統,加州的趙美心(Judy Chu)、紐約的孟昭文(Grace Meng)以及伊利諾伊州的譚美‧達克沃斯。光是這3人就足以佔據中共中央委員會女性的30%名額。 紐約大學歷史學家瑞貝卡‧卡爾教授(Rebecca Karl)指出,毛澤東時代他講求男女平等,但隨著政府重心放在經濟成長上,女性主義就被遺棄了。此外,彭博社認為,性別歧視也可能發揮作用,十八大代表之一商人梁穩根告訴記者:“大多數中共黨員的妻子比非黨員的來得漂亮”,而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將十八大的女性代表形容為美麗的風景。
走向民主還有努力空間 儘管如此,中共的民主進程還是有逐年進步。過去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是“同額競選”,意即所有表列出的候選人都會當選,這樣的投票非但沒有競爭力,也流於形式﹔但現在中共採取“差額選舉”,提供更多的選項。根據布魯金斯學會李成博士發表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此次十八大,超過2000位的代表從224名候選人中選舉205名正式成員(9.3%被淘汰),同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方面,他們從190人中選舉171人出來(11.1%被淘汰)。 淘汰的比例與民主國家相比依舊相差甚遠,“內部調查”也非貨真價值的黨內民主,比較像是黨內大老操縱的工具。中國民主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而領導群傾向先從解決派系間明爭暗鬥的方式著手。 編譯參考新聞: 1.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11/21/us-china-congress-poll-idUSBRE8AK01F20121121. 2.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2-11-20/women-in-china-leadership -fewer-than-under-mao-chart-of-the-day.html. 3. http://blog.foreignpolicy.com/posts/2012/11/15/four_things_you_should_know _about_chinas_next_leaders. 4.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11/16/opportunity_lost?page=0,0. 本文来源:明镜新闻网
(Modified on 2012/11/26)
(博讯 boxun.com) 4019195015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