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法汉学家玛丽-侯志明关注陈光诚/巴黎动态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5月07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日前法国汉学家、人权活动家玛丽-侯志明女士关于陈光诚事件接受博讯记者“巴黎动态”专访。
你好;玛丽-侯志明女士您所负责的“团结中国协会”多年来关注中国人权,日前从王立军到陈光诚,两个政治地位、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物,都将美国的大使馆作为生命安全的保障地、避风港这说明什么?
玛丽-侯志明;这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对中共政治体制最大的讽刺,这说明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非常不规范、非常复杂。过去在处理人权危机时中国政府还可以接受一些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留一点空间,如方励之可以在美国大使馆拖延几个月等待解决问题,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根本不留空间,比如说王立军、陈光诚只是在美国大使馆数小时,然后不得已离开大使馆,离开大使馆前美方没有出台一个正式的声明,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保证下允许离开大使馆,然而,针对陈光诚事件我估计美方任何承诺都没得到,所以这就说明90年代的美国在人权方面对中国的压力,可以取得一些成果,今天施压的情况恰恰相反,现在是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府施压,而美方只能妥协。在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对一个粗鲁无礼的人的对话,针对文明礼貌的人可以征求你的意见,听听合理的语言、良好的建议。但是针对粗鲁无礼的人则不能,它甚至会说你不让陈光诚出使馆我们会采取任何措施,在这种无礼的压力下,美国官员没话可说。这看上去中国政府很强硬,这种强硬不能被当今世界普世价值所接受,然而,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当局运用这个经济权利,这只是短期效果的行为,很多国家、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比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等腐朽体制所造成的问题,受害的不只是中国人。
正如缅甸当局发现,如果只有中国政府这个朋友对他的将来没有好处,得不到平等的政治经济的关系,自从昂山素季参加缅甸民主议会选举,国际社会对缅甸的制裁压力基本上都取消了!虽然缅甸的民主还不完善,但是,已经走出了重要的一部。
所以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不够,在世界政治、经济、信息一体化的今天“内政不可干涉”论调已经不成立。
_(博讯记者:巴黎动态)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 01935912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