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者指不会用政治运动方式处理薄案 请看博讯热点:王立军、薄熙来事件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4月21日 转载)
来源:香港中通社
(博讯 boxun.com)
在“薄熙来停职并接受调查”的消息发布一周之后,有关薄案的更多细节或将随着调查深入而逐步揭开。有北京学者指,尽管近期各界以及各大媒体纷纷表态拥护对薄熙来案件的处理并对薄进行“严厉批判”,但经过对“文革”的否定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局不会用政治运动的方式处理薄的问题。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从中央目前的处理手法看,对薄熙来与王立军的调查将遵循较为严格的党内程序和司法程序。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文对香港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对于薄案的调查符合处理一般刑事案件的惯例及党内准则。
“薄谷开来被移送司法机关表明其涉案的证据已比较充分,而薄是否知情不报或有意隐藏,从而构成窝藏罪或包庇罪还有待于调查,遵循‘疑罪从无’的做法,对薄的处理还没有进入司法程序。
“而由于薄在多个事件中均有疑点,他是否可以继续行使权力已经受到质疑,因而对薄予以停职,这是他所需要承担的政治责任。应该说,对薄与其妻子的处理方式是合理的,在处理高级别官员违法的问题上,这与国际惯例也是一致的。”
另有专家指,薄目前正在接受中纪委的调查,这是中共对于高级官员涉案的常规做法。“而针对薄的调查应该也有司法人员加入,以调查他在尼尔•伍德死亡案中起到的作用。”
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18日发表的社论中表示,尼尔•伍德死亡案正在依法进行处理,这是“刑事案件而非政治斗争”。文章说,“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而17日晚间新华社发表的英文评论则称,中央对薄严重违纪的处理和将其妻子移交司法机关,“是警告所有党员不要滥权”。分析认为两篇评论从司法及党纪的角度切入,释疑意味明显,意在强调处理薄案将依规依法,而不会、也不能以政治运动处理此案。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学者对记者表示,权力不受约束是造成高级别官员涉及刑事案件的重要因素。“对中国来说,依法治国的核心不在于依靠哪个法律,而是分清法大还是人大。只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集中,才是人治走向法治的关键。”政治运动或政治斗争只会有一时之效,重要的还是在于要全面加强法制建设。
本文来源:香港中通社
(博讯 boxun.com) 291934402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