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 中国经济及社会矛盾接近临界点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3月28日 转载)
自由亚洲电台2012-03-27报导
(博讯 boxun.com)
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中国的国家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对价格管控,造成很大权力寻租空间,腐败蔓延不能有效制止。目前中国的经济矛盾、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
中文的网刊“凤凰财经”日前报道,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3月25号在首次举行的岭南论坛上表示,1992年中共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当时的顶层设计。但是,现在好像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目前,在中国,政府干预市场使得市场在发挥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的情况没有完善,甚至有的时候出现恶化迹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转不过来。所以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上的矛盾、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到处出问题。
美国印地安那州博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郑竹园就此表示,目前中国大陆的确有国进民退问题,也就是国有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萎缩的趋势:
“那位先生讲的话都是对的,现在叫做国进民退,就是所有重要的企业都是国家在管理,民营企业现在是越来越少。这就造成官僚利用权力来谋私利,造成贪污。最近有个数字,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里有70人他们私人的财产差不多有900亿美金,比美国的国会参议员、众议员加上大法官他们这些人的财产多出四倍,这就是说很多人利用权力来谋私。最近我看报纸,最有钱的人,一个妇女用掉2亿人民币,财产归到权贵阶层去了。所以真正要改革, 一定要把垄断事业慢慢减少,开放给民营企业。”
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了很重大成就,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在20世纪末期把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的框架建设起来。这个变化奠定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制度基础。其具体因素是,1.市场经济改革把中国人民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解放出来,几千万民间企业成长起来,这是支持中国经济崛起的最基本的力量;2.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向高效能的城镇,将近2亿农民进城务工,大量农村土地转为城市开发,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 对外开放,净出口增加,外贸出超,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效益。然而,他也指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任陈奎德也表示,当前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干扰是国际社会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主要原因:
“我想吴敬琏先生这个看法恐怕是中国很多的知识界的朋友特别是经济学界的朋友相当大一部人的共同看法。权力寻租这个问题是由来已久,特别是92年作为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以后,权力寻租就发展得非常剧烈。目前,不管政治上或经济上中国都面临着一个临界点的转折的问题。权力寻租实际上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讲就是权钱交易,就是用国家公权力来寻求自己经济上的利益、好处。而权力在中国大家知道是无所不在的,在经济上国家干预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它和一般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不同。中国尽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是至今主要的国家还没有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这和中国的国家权力干预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和权力寻租是密切相关的。”
吴敬琏认为,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由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市场自由竞争决定价格,引导资源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按照市场经济的定义,中国在20世纪末期形成的市场经济框架还有很大缺点,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另外就是国有经济的规模仍然太大,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具有行政权力,妨碍了市场作用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博讯 boxun.com) 391934400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