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教师晒性感能不能宽容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月14日 转载)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郑复华
教师晒性感能不能宽容(图片来源:)

四川音乐学院讲师陶辚竹一组照片近日在网上流传,照片大尺度的风格及装扮招来网友质疑,网友称侮辱教师职业。同时,陶辚竹还被打上“川音麻辣教师”等标签,有学生私下称其为“女神”。对此,陶辚竹称是为打破人们对老师的传统印象。对于炒作的质疑,陶辚竹说标签都是公司给定的,免不了会采取一些方式提高知名度(《天府早报》)。
如果仅止于炒作,的确可以不屑于这位麻辣教师,但让人放不下的是此事关涉教育。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时代进步了,今日的性感与昨日的性感已有天壤之别。那么,教师们是不是也能紧随时代脚印尽显自己的个性?
反对
打破传统形象
实是自说自话
其实,这位教师这么拍摄,估计是炒作,连她自己都承认,标签都是公司给定的,免不了会采取一些方式提高知名度。显然,拍摄大尺度的照片是为了炒作,事实上,炒作也是有“效果”的,她的知名度在大幅度上升,只是不知道她所谓的公司是什么?明明是位教师,怎么又为什么公司效力?是否经过了学校的同意?会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业?
教师在着装上有自己的“尺度”,那就是端庄大方,至少不能如此妖娆地出现在学生面前,虽然现在的一些学生也会接受,甚至私下称其为“女神”,但“女神”也未必就是赞美之词,说不定是“褒义贬用”。这位教师如果是为某公司效力,那么她无疑就是位“艺人”,作为“艺人”,拍摄一些大胆的照片,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在拍摄的时候,却不必拿教师的身份说事,更不必在拍摄的时候还拿着教鞭,那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亵渎。至于拍摄大尺度的照片说是为了打破人们对老师的传统印象,这完全是“自说自话”,笔者也是位教师,并不认同。教师的光辉形象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体现在课堂上,而不是拍摄什么样的照片上。
教师有教师的“尺度”,“艺人”有“艺人”的“自由”,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角色错乱。这位教师是够麻辣的了,竟然将教师和艺术的身份并集为一体,并且意识错乱地认为两者是统一体。看起来,这位女教师真的是将自己当作“女神”了,而不是位普通的女教师。
王军荣
宽容
私人空间自由
不必上纲上线
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在我国,教师一直与古板、严肃甚至乏味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由此就出现了“大尺度照片”的争议,只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果这些“大尺度照片”仅仅出现于私人空间,而非教学课堂上时,人们真的有理由干涉吗?即使社会和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期待,但是,“大尺度照片”能代表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吗?并且,当把“大尺度照片”与所谓的“侮辱教师职业”联系在一起时,不但有上纲上线的嫌疑,甚至在集体无意识中,剥夺了个体私人空间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如果说我们推崇公权不得侵犯私人空间的话,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认为舆论和世俗眼光可以无限制地“侵犯”个体的私人空间呢?让道德的归道德,职业的归职业吧。简单到用“大尺度的照片”来判定个体的“职业道德”,只能说是社会的短视。之所以一贯强调教师的严肃性,显然是出自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考量,是把学生当成了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产品”,由此,也就产生了对“流水线教师”的期待。隐藏的逻辑是限制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尊重教师个体在私人空间的自我选择权,不但解放了教师,更解放和尊重了学生。
教师“大尺度照片”:无关师德有关价值观。让我们对一些个性教师多一些宽容吧。
朱四倍
评判
若耐不住寂寞
不如换个岗位
从尊重个性而言,哪一个职业也不应压抑或压制一个人的个性。只要不违背基本的职业伦理,多些“活泼”多些青春,哪怕是被人误认为的“出位”,本质上应无伤大雅。但如果这样的一个“个性”是刻意“包装”出来的个性,是一个假以“个性”外皮,却行“出名挂号”想“一夜成名”之实的个性,恐怕就与教师职业格格不入了。
毕竟事关职业伦理和职业价值取向无关,在教育系统和身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这样“耐不住寂寞”大为不妥。众所周知,教育行业是讲究学术研究和应出教学成果的地方,这个行业和职业绝对不是“拼外貌、拼长相”和应该“拼潜规则”的地方,教育界本质上应是一方净土,其滋养和涵养的教师人群也必须是一群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
带有学术性质和引导社会风气性质的教育行业,其从业人员必须“耐得住寂寞”才能在学术上、教学科研上有所建树。试想,一个整天琢磨着出名挂号,如何尽快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教师,一个和“包装公司”精心合作的教师,其偏离职业和职位的定位是肯定的,她也就不可能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于教学工作。不排除一个“极出位”的“麻辣教师”仍然有走红、成名成功的可能,但她如果一直这么走下去其成功的道路是肯定与“教育”无关的。与其如此,奉劝这位向网民传播“大尺度照片”的“麻辣女教师”倒不如换一个更利于她“不用寂寞的岗位”。
毕晓哲
分析
师德何以成了
爆炒的“佐料”
一边是学生私下谓之的“女神”,一边是网友公开恶抨的“妖精”,同一个陶辚竹,却因一组照片的网上流传引来了如此天壤之别的评价。就这些照片而言,所谓的大尺度多少有些争议,就好比人体艺术,介于艺术与色情的模糊地带,不免让人想入非非,老师的职业定位,如同是树了一面靶子,成了道德卫士的放矢之的。
单就陶辚竹本身的行为,有没有违反师德,侮辱教师职业,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学生,学生“女神”的评价,不仅是对她漂亮健康的肯定,也是对其大尺度的认可与包容。学生的评价,意味着陶辚竹作为老师,应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或者说起码对她所教的学生没有负面的影响。问题是,在网友看来,陶辚竹在突破师德的界线,颠覆教师的传统形象,被打上“川音麻辣教师”等标签,无非还是唱片公司的炒作。
可以说,正是陶辚竹教师与艺人的“双栖”身份,才赋予了这场争论以深刻的背景。在娱乐圈内充满情色与绯闻的氛围下,美女的情色、妖娆终究是炒作的不二选择,在公众出现审丑疲劳的背景下,不失时机祭出“教师”的标签,如同是冷饭现炒,师德成了爆炒出味的“佐料”,在炒作只求出名、不顾出格的荼毒之中,网友不知不觉地着了道、入了瓮。师德成了爆炒的“佐料”,折射出时代发展、价值多元、观念繁复背景下,教师行为规范导向的缺失,以及教师公众形象与个性空间界线的模糊。如若陶辚竹只是展示个性特点,打破传统形象,之于师德规范尚可争议;如果是基于炒作的目的,当成炒作的噱头,无疑是对师德的亵渎与挑衅。
木须虫
■三言两语
●什么公司?女教师难道还有艺人身份?如果确有此事,那么贴着“麻辣教师”的“曝照”行为,就是庸俗的炒作行为。
——宛可欣
●公众对教师有着刻板的印象,源于一种落后陈旧的意识,当思想向前发展,又何须抱残守缺呢?
——杨燕明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在信息的海洋中浮游上岸,“裸泳”或许是常用手段之一。
——斯涵涵
●歌坛大腕刘欢、著名演员黄磊的另一个身份也是教师,他们不也被公众接受了吗,那为何就不能容下“麻辣教师”陶辚竹呢?
——江德斌
●一幅幅诱人的制服照,显然与教师的身份不相符,让教师形象很受伤,它不仅颠覆了教师的传统形象,更在于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不良信号,想出名可以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不惜代价。
——叶传龙
●社会是多元化的,打破人们对某一行业的传统印象并非坏事,但其前提是,每一个从业者都遵守职业的操守和伦理,在合理的职业框架内展示个性风采。
——段思平
●我们需要教师也与时俱进,也能够容忍教师展示漂亮个性,在大众面前有不同的印象,但绝不是这种大尺度照片的做法?
——刘孙恒
●工作之余教师在着装上可以“百花齐放”,但不能过于暴露去放大师德尺度。
——汪昌莲
●如果我们只能接受学生的个性成长,而不愿看到教师的跟进和改变,这种选择性的挑剔带来的只能是对教育行业个性的压制。
——郑复华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博讯 boxun.com) 5198160202
锘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