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呼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2月02日 转载)
自由亚洲电台2011-12-01报导
(博讯 boxun.com)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国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美国西东大学经济学家尹尊声表示,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使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呈现积极递增趋势”。
吴敬琏教授是在无锡举行的“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大会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体制改革高峰论坛”上演讲时作上述表示的。 他说,九五期间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以及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九五期间执行情况比较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执行情况却不够理想。吴教授的演讲着重论述了这两个转变的重要性。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郑竹园表示,中国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对头的:
“这个应该是对的,因为过去都是劳力密集的行业,附加值都很低的东西。现在要慢慢移到高科技的行业。当然是一个很艰巨的问题,不是很容易,但是是个正确的方向。虽然你都是输出给那些沃儿玛卖几块钱的东西,人家一个电脑就要赚你几百块钱。像这个转向应该是对的。”
郑教授表示,由依赖出口转变为扩大内需的提法也是对头的,但是这个转变的成功,有待于国内购买力的提高:
“由出口转内销这个也是不可避免。方向是对的,但是要实现是不容易。因为转内销的话你要农村农民要有购买力才能够有内销。”
美国西东大学经济学家尹尊声教授高度肯定吴敬琏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贡献:
“吴敬琏在中国经济改革里面是起了先锋作用的,他实际上讲的转变增长方式还是要进一步市场化。实际上过去五年左右时间里面出现了国进民退。国营企业增长很快,民营企业开始衰退,倒闭的也多。中国市场化的程度不够。”
但是,尹教授说,他自己的研究表明,中国过去三十年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是有成绩的,提高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我最近把中国出口和它的各种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认真地分析,我发现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比低端产业技术增长的速度要快得多。所以,从总体来讲中国出口战略还是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出口的产品特别是在高端上面通过和跨国企业的合作,它的科技含量呈一个递进递增的趋势。这是从中国海关出口的数据上分析出来的一个结论。”
尹尊声表示,中国正处在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正在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这个过程实际上已经在做了。并不是停滞在粗放型上面。吴敬琏教授在他的分析的数据里面中国还是偏向于粗放型的产品出口。实际上现在中国高级产品的出口包括苹果Iphone 主要的生产都在中国。总体来讲,中国在过去20年的研发上的投资和在科技人员的增加量来讲都是全世界幅度最高的。从科技投资的数量以及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的数量来讲目前仅此于美国。”
吴敬琏在无锡论坛上呼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尹教授认为,全面开展乡镇民主选举、加强舆论监督、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改善执政党党内的民主机制,这些举措都是应该而且能够实行的:
“政治改革现在能做的起码民主选举、舆论监督这些东西还是可以做起来的。所以民选的这种东西应该是逐步展开。另外,政府操作的透明度,新闻的监督这个方面应该越来越开放。如果能够增加这方面的透明度,增加党内的民主机制实际上也就很不错了。”
郑竹园教授表示,中国必须将真正的能人、清廉的人选拔到全国两千多县市的领导岗位:
“大陆的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边可能讲得很好,到了下面它不执行你那套东西。现在最重要照我看全国两千多个县、市应该有两千多个非常精明然后又能够奉公守法的人来做领导。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据报道,吴敬琏在无锡论坛上表示,“现在有改革回潮的迹象,这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博讯 boxun.com) 43198100009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