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旧文新意说文改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1月02日 转载)
来源:参与 作者:铁流
(博讯 boxun.com)
(参与2011年11月2日讯)这是我20年前为自巳文集自写的序,今日清仓查库把这个“旧货”找了出来,巧好正值中共大谈特谈“文化体制改革”时候。我认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放开舆论,清除毛泽东思想流毒,准许文人自由结社办刊办报,回到62年前旧社会时代的宽松环境。既然中共是以民主自由为旗帜,推翻打倒独裁专制的国民党,为什么在言论的管治上还大大超过反动派呢?我是因文坐牢的人,所以一直关注国家的言论自由。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永远是个说谎的国家,永远是个独裁的国家。要不说谎,要不独裁,请准许我们文人结社办刊办报!这是我们50年前的声音,希望中共兑现宪法35条。故重发小文,以正历史。
我不是文人,却历经中国文人悲惨的命运。中国文人历来不是一个阶层,更不是一个阶级,仅是所在时代与社会的“寄生物”,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活群体,总得靠别人养活过日子。如果想要自己过的好,就得巴结有权有势的人,按别人意旨行事,做一个听话的人,否则清贫一生,穷困至死。但是中国不少文人,却乐于清贫,篾视权贵,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保持着自己清高的气节。正如吴祖光先生给我写的一联条幅:“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
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说,我是一个翻身的奴隶,对共产党和毛泽东,理应感恩戴德,没齿不忘。一个时候我确也是这样说和做的。后来随着文化水平提高,阅历增长,特别是喜欢上文学艺术和加入作协后,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从迷信中清醒过来,做人做事不再按书本上说的办,不再信奉“伟人”的“真理”,开始用自己眼光取舍生活的镜头,用自己的思想来评判是非,很快从一个文艺创作上的歌功颂德派,一下变成了个写实派,悲惨命运也就从这开始了。
1957年毛泽东一手策划和发起的“反右斗争”,竞把我这个童工出身,年仅22岁的年轻革命干部划成“极右分子”,投入监狱时间竟长达23年!天啊,相当于三个抗日战争,八个解放战争。我的主要“罪行”是发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小说《给省团委的一封信》及其两个续篇——《向党反映》、《上北京》;另外就是鸣放中的“反党言论”。什么反党言论呢?一是我不同意动用行政和组织手段围剿流沙河同志的《草木篇》,认为文学艺术上的争论应和风细雨,各抒己见,“一棍子把人打死”的作法是违反 “双百”方针的;二是我在创作上主张“无主题论”,提倡文学作品写真实,作家要勇于“干预生活,揭露生活的阴暗面”,文学作品不能千篇一律,把人物写得抽象和概念。人有多种性格,不是好就好,坏就坏。甚至可以这么说,“胸前挂满奖章的人不等于灵魂品质就高尚”,“绑赴刑场的杀人犯不等于思想就铜臭”;三是我还主张文人结社,办同人刊物。还主张人和人应该有真实感情,不要你提防我我提防你。除此,就是按“长官意志”强行拉在一起的所谓“七君子反党集团”和“四川省文艺界二十四人反革命集团”。如果说前面“两罪”是冤,那这后一“罪”就更冤了。所谓“七君子反党集团”系指当时活跃在四川省文艺界跃的七个年青人,计有石天河、流沙河、邱漾、茜子、遥攀、储一天和我。实际上我们这七人仅仅因工作关系相互认识而已,并无深交和来往,而且彼此性格各异,见解分岐。可是有人竟然信口雌黄,颠倒黑白,硬把我们七人拉到一起,说我们“策划密室”,“放火基层”,强行定为“七君子反党集团”上报中央,交由毛泽东亲批,变为永世不能翻的铁案。至于说到“四川省文艺界二十四人反革命集团”一事,直到23年后我“改正”归来,才知道自己是其中成员。这24个“反革命”到底是谁,到现在我也不清楚,可这案却是当时中共四川省委红头文件定下的。这24人中除流沙河同志一人未逮捕法办外,其余23人均下狱治罪,最重的刑是“死缓”。这一人间奇冤虽已结束,可是我们中不少人却已含恨作古。我算是一个侥幸的劫后余生者,也是一个执迷不悟的“顽固派”。
1980年末,我正式恢复公职上班,工作仍然是报社文艺编辑。为了歌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小平同志伟大举措,我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了平反后第一篇小说《不愿出监的人》,发表在四川省一家刊物上。不知谁个先生告了我一状,说:“晓枫为共产党关押了23年,落实政策后不知悔改,现又写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小说,把我们国家比成一个监狱,人民生活还不如牢犯。”这还了得,当时适值大气候“清理精神污染”,北京“清”白桦,四川“清”我和孙静轩同志(他的长诗《一个幽灵在大地游荡》)。于是,亲朋为我捏把汗,说我又要当“右派”进监狱了,好些人甚至不敢参加我1981年10月的婚礼。好在一位领导调看了这篇小说,作出公正结论:“问题不是这样,晓枫的小说基本没有问题。”我解脱了,可感情彻底损伤,于是含着苦笑告别了文艺界,改行作记者。记者也不好做,写实文领导不高兴,写假文自己良心上过不去,终于在两年后离开报社“下海”经商办公司。
文人是感情的宠儿,易于上当受骗,很快负债一身,败走麦城,又改行从事经济信息文化工作,搞公关策划,终算找到了发光的位置。今天能把48年前写的几篇不像样的东西和23年后回归后写的一些东西,再加上过去狱中的一些残笔拾掇在一起,集成了一部约50余万字的文集不是文集,小说不是小说的四不像东西,取名为《挑战人生》。以此奉献给认识和不认识我的朋友,目的是告诉读者:一、做人要坚强,永远不要失去希望,只要你不欺骗生活,生活就不会欺骗你;二、晓枫、铁流、黄泽荣不是捞钱的“钱眼”,他是文人、作家、记者,比谁更注重人生。他的座右铭是:人生在于耕耘,不是索取。请大家都心胸开朗,襟怀坦白,既不要嫉妒人,也不要羡慕人,永远看重自我的价值。
参与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anyu.org)
(博讯 boxun.com) 555862315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