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恕院士:动车追尾事故,更多是源于“人祸”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7月26日 转载)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认为,单就此次动车追尾事故而言,其更多是源于“人祸”,而非“天灾”。他同时指出,中国现有铁路技术比较成熟,只要体制改革到位,确保营运安全,应没问题。
此次事故发生后,有人分析称,追尾动车司机果断刹车时,看到的信号灯仍然是绿灯,显示可以通行。对此,王梦恕指出,如果真的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于动车的信号系统出了故障,那么,“司机尽了最大的努力,让车减速,已经算是恪尽职守了。”
据王梦恕介绍,国内高速铁路主要有三大控制系统:一是人为控制系统。该系统最为关键,一旦处理失当,就可能车毁人亡;二是公网覆盖系统,属于柔性结构,经常会受到外界影响,出现某些“小故障”,但可以较快修复;三是移动式自动闭塞系统,可在两车距离进入危险范围时,做出警示,确保列车间距安全。
在他看来,以往的经验表明,上述三个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后两个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很小,而出问题可能性最大的是人为控制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动车追尾事故,主要是“人祸”。当然,这并不是仅仅针对动车司机一人而言。
王梦恕介绍说,目前国内铁路使用的移动式自动闭塞系统,在技术上能够保证列车在安全距离内就提前发出警报,提示司机前方轨道上有障碍物或停车。而且,这种系统在技术上早已成熟,用于中国铁路已超过半个世纪,并从地面交通移植到地下轨道交通。
由于移动式自动闭塞系统设置在机车内部,不怕雷击,因此,7月23日动车追尾事故不应是天气原因导致控制系统失灵。但他也指出,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不能完全排除系统故障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并不高”。
王梦恕指出,目前动车的车速要求刹车安全距离至少在1公里以上,假使信号系统真的出了故障,那么,当信号灯显示了错误的信息时,追尾动车司机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并分几次将车速降低了40公里,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后果会更为严重。
王梦恕分析说,当前铁路管理体制下,各铁路局负有设备和线路管理责任,名义上全权负责“养、用、管、修”等事务。但事实上,各铁路局把线路养护维修等交给了铁路机务段,但由于机务段能力有限,上级的管理指令往往大而空,不切实际,埋下了重重隐患。
他认为,铁路系统亟待制度性改革。从目前看,因各铁路局的定位是“领导”,并不负责具体事务,不妨大力精简。而对真正负责线路“养、用、管、修”的机务段,可在其上恢复铁路分局建制,并适当放权,让专业技术人员代替纸上谈兵的领导,防止“人祸”。
(财新)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192356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