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评论
] 页面有问题?请点击打印板-》
打印版
[
推荐此文给朋友
]
[
博讯主页
]->[
大陆新闻
]
余秋雨:大难面前 激发出大爱文化
(图)
(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4月20日
转载
)
(博讯16日稿件) 昨天,第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知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帝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三大遗产:开元文化、王道文化和祛灾文化。
尤其是祛灾文化,它能够凝聚全民的力量抗拒灾难,在现实中仍有重要意义,“面对灾难,我们要从大灾之中激发出大爱文化”。
谈黄帝 黄帝文化留给我们三大遗产
作为连续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主席,昨天,余秋雨又提出了对黄帝的新认识。他说,黄帝给我们留下了三大遗产:开元文化、王道文化和祛灾文化。谈及祛灾文化,余秋雨心里牵挂着刚刚发生的玉树地震。
他说,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还是自然灾害。我们所有的文化人要明白这一点,就是祛灾也能成一种文化,但遗憾的是我们文化界没有跟上。
他说:“灾难文化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整体体现,但中华文化缺少的就是大爱文化,我们根子里并不缺,只是没有被激发。我们要做的是,从灾难文化中激发起来忧患意识和大爱文化,而这些就是文化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核心。”
谈文化 现在的文化缺少精神价值
作为文化学者,余秋雨经常思考文化的含义。
他说,我们很容易把文化界的事情说成是文化,显然远远不够。
“为什么说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是一个群体,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是共同的,已经变成了习惯。”他说,“我们是沿着祖先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的设计往前走。同时,我们还要改变这个设计,努力变成新的习惯。”
此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马家窑文化,最早指的是人的痕迹,也就是人生活的方式。在生活方式向前推进的时候,人有了选择的权利,我住在哪里?我是烧陶器还是用瓷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就牵涉到精神价值了,这样就由生活方式进入到初步的精神价值。
同时,余秋雨也指出,我们现在的文化有两大缺点:第一,缺少精神价值。第二,脱离生活现实和生活方式。
如果既没有精神价值又没有生活方式,这种文化是不重要的小文化,它离精神价值很远,离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很远。真正主干性的,称为核心部位的大文化,一定和生活价值、生活方式有关。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精神价值是大学教授才有的事,普通人也要有,要用精神价值来点亮我们的生活方式。”余秋雨说。
来源:河南商报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
搜索功能
):
胡适亲属用事实揭露余秋雨在文革中的劣迹/胡子暄
“华语世界第一文盲”余秋雨的博客被网民们活活骂死,定性自杀
余秋雨的问题在撒没撒谎 不在捐没捐钱
(图)
捐款还是捐书? 余秋雨地震救灾惹风波
内幕:余秋雨“捐书”是捏造出来的“君子协定”
“含泪大师”余秋雨“假捐门”引起网友讥讽
余秋雨被指假捐款20万续:助手称其所捐为版税
(图)
身陷"假捐门" 余秋雨半月拿不出捐款票据
(图)
四川非营利机构证实:无余秋雨的捐款记录
余秋雨被指虚假捐款 情何以堪
朱健国:金文明狙击“中国特级犬儒”余秋雨—访辞书专家金文明
朱廊亮:大陆文化界公开抗议政府赐余秋雨“文化大师”称号
(图)
政治公关“大师”余秋雨:西方化妆师叹不如/林沛理
新京报文化部《余秋雨调查》
易中天暗讽余秋雨“天下第一傻”
余秋雨不要“余清零”/西风独自凉
余秋雨的“三座图书馆” /王华源
化妆大师余秋雨/盐巴
余秋雨的一句话为什么得罪三千万人/老海
余秋雨的伤痕文学/王沁林
孙学涛: 余秋雨乃作协名誉副主席
纪念余秋雨同志《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发表一周年/黄麟
余秋雨越走越远,上海应特别小心
余秋雨越走越远,上海应特别小心沦陷
请不要揪住余秋雨大师不放
乔志峰:请不要揪住余秋雨大师不放
余秋雨比腐败分子更可恨/宫墙柳
余秋雨大师掩盖真相的势力不再强大/王攀
余秋雨的表演唱
刘逸明:信风水的余秋雨为何不怕因果报应?
刘逸明:围剿余秋雨的何止“古余肖沙”?
余秋雨 党国都烦你了吧/刘逸明
刘逸明:假捐款彻底撕毁了余秋雨的“大师”面具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联系我们
All rights reserved
博讯是畅所欲言的场所、所有文章均不一定代表博讯立场
声明:博讯由编辑、义务留学生、学者维护,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另外,欢迎其他媒体 转载博讯文章,为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以及所承担风险,尊重博讯广大义务人士的奉献,请转载时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