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呼吁将六月初六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7月08日 来稿)
——中国6位学者联署《六月初六文化宣言》
公历2008年7月8日是农历六月初六,这是一个已经被淡忘的传统节日。 (博讯 boxun.com)
在传统文化热持续高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列入法定节假日的今天,谁都无法否认,文化传统已经开始真实地回归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无可否认的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实际上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特殊部分,只代表一年中举行某种特殊仪式的一天,并不代表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因此,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注定只能成为“人围绕仪式转”的负荷,而无法成为“文化以人为本”的传承。
而六月初六则是一个充满日常生活真意的传统节日。元明清三代,六月六都是国家法定的“洗晒节”,这一天,皇家的大象要在北京南城外的护城河中洗浴。据记载,在洗象处附近还要搭棚张彩,有监官负责监洗。当天也会临时设有很多茶棚、小吃摊,如同赶庙会一般,车轿人马如潮,观者如蚁。为了观看洗象活动,有钱的人家会提早占据附近酒肆茶楼的好位置,以一饱眼福。而家家户户也在这一天洗晒衣物。这一传统实际上知道如今还在民间默默流传。说明六月六是跟“衣”有关的日子。
广为人知的谚语:“六月六,看谷秀。”意思是,庄稼长得好不好,秋收时丰歉如何,这时候已大致可以测定了。这说明六月六也跟“食”有关。
明清时代,如果六月六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皇史宬、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因此这一天也有“晾经节”之称,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可见,六月六还是一个充满文化意味的节日。
此外,“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至今还在一些农村地区流传。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可见,六月六还是一个凝聚亲情的节日。
衣、食、文化、亲情,加起来不正构成人们每天的生活中几个主要方面么?如果把六月六像清明、端午、中秋一样,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必将对传统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从现实可行性而言,今年是传统节日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此举无疑将有重大的意义,并将对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长远影响,但现有的几个增设为公休日的传统节日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分布并不均匀。今年的清明、端午分别处在公历的4月初、6月初,考虑“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公休,则每个三天长假期的平均间隔约为一个月。而从6月初到10月初国庆节之间的4个月,则并没有长假期分布。
农历六月六前后,正值酷暑,人们每每饱受炎夏煎熬。如果将六月六设为国家法定假日,放假三天,则人们既传承了节日遗产,保护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又有助于人们避暑纳凉,提升幸福指数。
文化的实质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文化才能传承,从而凝结成传统;也只有真正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才有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把代表中华文明日常生活方式传统的六月初六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8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五)
执笔:贾晋京
签名:刘正山(北京,经济学者)
贾晋京(北京,人文学者)
王飞(北京,人文学者)
陈中(北京,经济学者)
吴锦宇(上海,经济学者)
张扬(北京,管理学者)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凌沧洲等中国学者呼吁让屈原印刷进人民币—中国12位学者联署《端午节文化宣言》 中国学者:《国家地理》指责中国漠视地震预报无根据 中国学生蜂拥赴海外留学创下记录 纽约时报:中国学者敦促政府与达赖喇嘛展开对话 中国学者及前高官促官员财产公开 美国学者讨论三峡水坝及其全球影响 被开除中国学者郭泉建“中国新民党”:第一批党员1千万人 中国学者呼吁政府明年特赦部分罪犯 中国学生获美签证猛增四成以上 美学生签证创记录 中国学者批地方政府再掀圈地运动 国学热和新左派结盟不是好现象 中国学者认为 温家宝太温 压不住通货膨胀 中国学者、作家等就奥运会致中共领导人的公开信 300多中国学生被查:韩国大学与中介办假留学捞钱 仨元国学教室网恢复使用,感谢朋友们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学位中心最新中国学科排名揭晓 中国在国学中寻找新的精神支柱 中国学者签名反对物权法 中国学者吁修改中朝条约 当今中国急需一大批激进的左翼爱国学者!/武候坡 德国之声 中国学会了正确的做法 美利坚和: 叫我如何不愤怒, 地震中的日本学校与中国学校 我对救灾的意见/中国国学大师 徐德煊 德国学者:清朝时候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 在美国发动韩国学生,在中国使馆前抗议在韩国的暴力事件 中国学者谴责中共借北京奥运对藏人实施政治阴谋(图) 余杰缺乏基本的国学水平和逻辑水平/胡胜华 爱国学生/左丁山 杜建明:浅议仲大军先生的“揭开中国国学真面目”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揭开中国国学的真面目/仲大军 牟传珩:季羡林“抬孔”与国学热炒 愚民者最愚——国学涨价与“凡是”思维 国学头等舱里富豪与学者的饕餮快餐 / 李振忠 愚民者最愚——国学涨价与“凡是”思维/章立凡 驱逐劣币——浅议杜克中国学生弊案/田方萌 美国学者观点 唯恐两岸不乱 德国学者顾彬批评中国文学不值得认真对待吗? 于丹讲座与小孩生气----兼谈国学在当代(图)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