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灾释放出中国民间巨大力量 请看博讯热点:四川地震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5月21日 转载)
《纽约时报》5月20日文章:没有被中国携起的手参与到地震救灾中
(博讯 boxun.com)
关于他要去哪里,郝林(音)已经欺骗了妻子。他跳上了一架飞往成都的飞机,借了一辆自行车,穿着短裤和平底便鞋在农村里穿梭。郝先生是一个心理医师,他到这里是为了给地震幸存者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
他有同伴。那是坐了满满一汽车的志愿者,他们带着很搭配的红色帽子,在农村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颠簸。成都一家私人企业的员工们正在清理沿途一个小镇。从全中国来的志愿者送来了食品、水和同情。
星期六的网上,36岁的郝先生跨坐在他的自行车上说:“我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情。”“现在,普通人知道怎么自己行动了。”
从5月12日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开始,中国政府派遣了士兵、武警和救援人员,开始了那种可以预见的中国共产党的大动员。但是,一种没有预见的动员在官方渠道以外发生了,产生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新闻媒体对地震进行了不同寻常的有力的报道。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入地震地区,捐款金额超过记录,这种民间反应非常惊人,而且是自发的。
此次公众感情的流露如此震撼,分析家们在辩论,这是否会产生一些影响,民间力量是否会因此获得更大空间。
一些民间团体的代表说,很多的个人,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在震后迅速投入了行动,为中国红十字会不堪重负的任务提供了补充力量,帮助了救援行动。
由于人道主义危机非常严重,官员们对民间团体放行了。此后他们称,出于安全考虑,志愿者需远离震区。但是成千上万的人已经到达了那里。
在成都,救援志愿者组成了一个指挥机构,叫做“非政府组织救援行动”,负责协调30个组织。他们收集捐助,包括方便面、饼干、米饭、药物、衣物和床单。
“我们意识到,这场危机是空前的,我们必须携手做一些贡献,”39岁的兴莫(音)说。他是非政府组织有经验的组织者,还是负责培训志愿者的云南发展学院的校长。
很多志愿者说,他们到目前对政府处理救援的方式是认可的。一些专家说,领导们可能会疏导这种热情。
中国的媒体也集体在地震后对事件进行了报道。
密歇根大学中国数据中心的高级研究协调员鲍书明(音)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拐点。这将化解政府和普通人之间的一些界限。人们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变得更有组织,社会变得更开放了。”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公众的反应仅仅是悲伤和帮助他人愿望的自然宣泄,反映出这个社会中有更多人富裕到了可以有所回报的程度。尽管珍视传统的人们在哀叹现代中国道德迷失,拥抱了物质主义,但是一场可能夺走5万生命的灾难拨出更深远的声响。
“我们是念着孔夫子的‘人之初,性本善’长大的,但是这场灾难才把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种善引发出来,”来自上海的41岁的投资者阿兰• 邱说。“人们被儿童的场景感动了,也被生命的价值感动了。我们成长的这个社会里,人们似乎认为中国人命不如外国人命值钱。”
在四川的震区之外,公众的反应越来越大。死亡人数每天在增加,但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从中国公民和公司那里来的捐助已经超过了政府划拨的5亿美元。一些捐助数目非常大,例如香港富翁邵逸夫捐出了1400万美元,小学生也捐出了他们的硬币。
献血活动、蛋糕义卖、各种筹款和艺术品拍卖都举行了。还有人放下手中的一切赶到灾区。四川省省会成都一个私家车俱乐部的40名成员多次往返灾区,从遭受重创的什邡运出了100多名伤员。还有人满载物品,成百上千英里进入四川灾区。
电视台不断播放搜救被困人员的坚决行动,报纸也被允许刊登那些反映灾害毁灭之恐怖的照片。
“最令人惊异的事情是24小时播报,”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的中国专家安东尼 塞奇说。
塞奇称,中国城市里的年轻一代以前对农村人生活的困境毫无兴趣。“但是,现在他们被人们生活的状况震惊了。”
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更民主的国家,发展健康的民间社会被认为是重要的一步。现在非政府组织仍然扮演着很小的角色。云南的兴莫(姓)先生说,被允许进入救灾现场并不意味着私人团体就获得了他们想要的效果。他说:“最令人抓狂的是交通,这是非常头痛的问题。我们有太多的物品卡在路上。我们知道成千上万的人紧急需要它们,但是我们没法运给他们。”
还有一些需要警惕的信号。一些公司现在要求员工捐款,而不是鼓励自愿捐款。博客作者痛批明星,包括姚明,他们认为他的捐款不够。捐款源源不断,人们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质疑*,关心这些钱怎么花。政府官员开始询问专家如何让救援工作更有效率。
但是,现在在地震区,公众的反应无疑是很大的,而且也常常是混乱而没有计划的。官方媒体报道称,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民间志愿者是江苏投资公司老板组织的一支救援队。从那以后,热情的人们逐渐到达了。
在偏远的路池村,当地的玻璃厂破烂不堪,砖盖的农民房屋被夷平。67岁的农民刘列(音)的情况很糟糕。他和其他七个家人睡在一个塑料布下面,他的房子的每一面墙都被毁了。但是在他塑料布的一角,刘先生指了指一堆矿泉水、零食、食品和两袋大米----全是志愿者带来的。
“他们到这里来是因为他们爱中国人。你们必须理解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区别。现在人们从广州和其他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吃的。”
志愿者回归他们正常的生活后,刘先生必须重建他的房屋,重新开始生活。他的妻子、63岁的郭碧华(音)很担心,她说:“我们怎么盖房子,我很担心。我已经老了。”
在不远处,心理医师郝先生刚刚和其他两个骑自行车的人到达了,一个是拉里 王----一个在纽约住了30年的华人。他们在相遇,一路经过受灾地区,给人们提供心理辅导。郝先生住在人口众多的出口城市深圳,在一个背包里塞了两个星期的补给。
他说,他在跟幸存者谈话以及帮助他们应对生活时很激动,特别是儿童。但是不要告诉他的妻子。“我妻子不知道我在这里,”他承认,“她会很害怕。她以为我在广州。”(纽约时报记者吉姆 亚?利发自中国四川路池村,大卫 芭芭拉发自上海和北京,霍华德 法兰其从上海帮助供稿; 李宏伟译)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民间名士两个重要震建倡议将先后被央府破例采纳》 牛博的建行捐款帐户被公安冻结--打击民间救灾 地震民间救灾队36小时内抵震中 超中军正规军 来自民间生态环境科学观察家的警示 中国民间组织发起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 中国政府2007年落实联合国《人权捍卫者宣言》情况的民间报告 胡耀邦忌日 民间怀念热悄然升温 关于中国政府2007年落实联合国《人权捍卫者宣言》情况的民间报告征集意见稿 2008年3月1日~11日中国民间群体维权事件摘要 唐山市计生委主任坠楼亡 引起民间诸多猜测 2008年1月中国民间群体维权事件分析与回顾/伟华 民间媒体准备出版《于佃荣故事评论集》欢迎大家赐稿 民间维权人士聚会被警方阻止 一周新闻聚焦:喻华峰出狱,民间大声疾呼新闻自由(图) 深圳民间人士街头拉横幅唤民主(图) 这个民间社团组织如黑社会 逼人跪狗无法无天 2007年12月中国民间群体维权事件分析与回顾 胡绩伟为被查封的《民间》杂志说话/翟明磊 民间权利意识在觉醒-著名作家刘晓波谈中国独立民间社会当前的发展(图) "中国民间维权运动"的讨论会(笔谈)征稿启事 福安25亿民间标会全线崩盘 60万人民群众倾家荡产 武汉冤狱还是腐败:是“民间借贷”还是“非法经营”? 助长民间反人类论调,赞美国际恐怖主义,中共政府罪责难逃 介绍“四川5.12民间援助服务中心” / 冉云飞 刘晓波:大地震中的民间之光 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汶川地震救灾行动邀请函/冉云飞 南方都市报:彭州石化的民间质疑 / 冉云飞 李原风民间文教社会公益基金公示(三) 民间政治话语模式转型与言论自由空间的拓展/王光泽 余杰:以民间文化交流解中日之结—中国作家余杰与日本汉学家藤井省三的对话 郭宇宽:以毛泽东的名义——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南街村民间信仰考察 刘晓波:当代文字狱与民间舆论救济 后改革时代的新一代视角——在改革三十年民间座谈会上的发言/陈永苗 李天笑:为何党对民间救灾深怀戒惧 铁流:从老报人陈泽昆说到到民间办报 伟华:祝贺贵州民间第四届人权研讨会顺利召开 香港民间电台遭取缔:奴才式的守法觀念/吳志森 2007年11月中国民间群体维权事件分析与回顾/贺伟华 论出版自由——声援支持《民间》及主编翟明磊/郭国汀 昝爱宗:抗议上海非法查抄翟明磊家里的私有物权《民间》 胡佳呼吁关注《民间》杂志主编翟明磊的命运 民间档案:红宝书治病显神威/王鑫海博士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